我喜欢悲观主义者。总是他们,才是那些带救生衣上船的人。
—— Lisa Kleypas, Christmas Eve at Friday Harbor
在心理学里,作为一种气质的悲观是与生俱来的吗?乐观一定是好的,悲观一定是不好的吗?作为一个悲观者,我们可以以何种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维基百科里,“悲观”(pessimism)的定义是“一种总是期待不良后果的精神状态,或者一种相信‘在生命中,恶总是胜过善,困苦总是多过享受’的信念”。
研究表明,会持有消极的自证预言、自我设限、做事拖延的人,往往自尊水平都比较低,他们会低估自己改变境况的能力;
在日常语境中,我们常常认为乐观是有益的,悲观是有害的。但2011年发表在《社会认知》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研究者Abigail Hazlett认为,悲观和乐观只是我们在面对人生的不可预测性时,所采取的不同的动机取向,他们没有好坏之分。
乐观者的动机取向是“进步”(advancement)取向,人生观是“进步关注”(promotion focus)的。他们更善于应对积极的反馈,因此总是看到好的可能。
悲观者的动机取向是“安全”(security)取向,人生观是“阻碍关注”(preventiontion focus)的。他们在面对未知时,更想要获得安全感和确定感,因此总是会去考虑到那些最坏的事情。
一系列研究也表明,乐观与悲观各有好处。Julie Norem认为,人们往往高估了乐观的好处,低估了乐观的坏处。“长期以来,人们在‘必须表现得乐观’这一点上,承受的压力太大了,这是比悲观更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