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子,然而我们往往意识不到的是:
你接触频率最高的人,对你影响最深,也最不容易察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高晓松有一次在他的节目中提到,他本人并不是一个很勤奋努力的人,甚至说很懒。但是他的家庭是一个高极知识分子家庭,他上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是一流的学校,毕业后接触的,也是各行业优秀的人。
这就使得他周围的圈子是高质量的,所以他受身边人的有益影响很大,耳濡目染,最后也脱离了平庸,没有被天性中的“懒”拖累。
高晓松的成功可能有千千万万种原因,我们在这里不深究,但唯一可能确定的是,他的圈子,给他带来了正面的,向上的影响,成为他成功的一项助力。
两个同样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一个选择在一线城市发展,一个选择回到三线城市。十年以后,他们的认知层次肯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努力程度不同,而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拥有的圈子对他们的影响和提供的机会不同。
就好比一个人驶进了高速路,一个人走在田间小路上。高速路上的人不快都不行,因为周围的车都是这个速度;而田间小路上的车都可以慢悠悠地前进。
所以如果可以选择,去选择那些大城市。那里有高质量的人才,交流的文化。
多元圈子,更多机会
美国有个科学家诺伯特维纳,他不仅是控制论的创始人,而且对现代概率论,信息论,工程学,神经生理学都有深远的研究和重大贡献。
照常理说,一个人能在其中一个领域有所成就就非常了不起了,而维纳却能在这么多不相干的领域都取得这么突出的成就,是为什么呢?
他在传记中提到过的学习方法或许对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好的解答。他说他在对数学领域精通以后,就积极地和其他领域的高手交流,一起讨论合作。这种跨领域的合作给他带来很多的启发,从而带来了更快的进步。
所以打破专业隔阂,和不同圈子的高手交流会带来跨越式的进步。
指明方向,突破自我局限
记得之前传过的马云的司机的故事。
是说马云的司机给马云开车20多年,准备离职的时候,马云要给司机一笔钱,让他安度晚年。
司机却说自己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经济保障。
然而司机的工资并不高,那他的钱是怎么来的呢?
司机说是在开车的时候每天听马云打关于一些投资电话,就跟着投资赚到了足够养老的钱。
我并没有考证这个故事的真假,但能够确定的是,马云的司机的见识深度,是远远超过普通的出租车司机的。
主动地去选择能够带来高价值的网络,构建成优质圈层。持续地推进自己圈子的质量,我们就能持续地从中获益,进入成长的快车道。
一天两天,可能看不出差距,但是正是这种无形中的环境,在持续地塑造着我们。
记得小时候读书的时候背刘禹锡的《陋室铭》,其中有一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那时候觉得是诗人瞧不起没文化的人,但是现在看来,这是主动选择自己圈层的一种策略。
所以主动选择正向的高质量的圈子,会给我们的成长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