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雁痕——读浣溪兄《待雨轩读书记》有感

雁痕——读浣溪兄《待雨轩读书记》有感

作者: 草色風煙 | 来源:发表于2015-06-30 11:34 被阅读34次

得浣溪兄赠书,已有时日,断断续续读到今日,才终于掩上书卷。书中的每一篇文字并不长,遣词造句也不似时下流行的文字堆砌炫技,平淡朴实的真性情流露其间,如清泉自在流淌过繁华人世,平易近人。
都说文如其人,自我与浣溪兄结缘以来,的确时时能感受到兄长沉静踏实的气息,连带着我也跟着静下心来,变得踏实。说起来,微博上的人形形色色,能说得上话的人不多,敢示以真性情的人那就更微乎其微了。若无为《待雨轩读书记》拍摄书影之事,恐怕我与兄长还是两条没有什么过多交集的平行线,我也不会因此结识天德兄,接触一个对我而言全新的圈子。
我是一个爱书人,尽管家中手可触之处都会有书,但对藏书之事却并不了解。曾梦想着此生能拥有一间堆满书籍的大书房,与三俩挚友围炉夜话,其实已是奢望。我从来没想过,会这样贸贸然就闯进了藏书圈子,又会因为与浣溪兄、天德兄相识,人生展开一个全新的阶段。特别是在拜读完浣溪兄的两部集子后,对读书,对著书,又有了一层更深的认知与领悟。
我很喜欢浣溪兄书中的一段话:“虽然它(书)不是传记,却比传记更真实;它不是报告文学,却比报告文学更有吸引力。”
也许,在我没有看到浣溪兄关于藏书所撰之文前,我不会觉得这段话有什么特别。然而,在我一边看,一边想的过程中,我渐渐明白这段话中蕴含的深意。
书在寻常人的眼中,只是为了消磨时光存在的东西,在娱乐方式多样的现代,它的存在显得可有可无。而今的文学形式多种多样,阅读文字的模式也越来越趋于便利和快捷。即便是快餐文化,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书店举步维艰,只能逐渐从主打书,变成了主打文化氛围营造和创意产品推广。事实上,能够静得下心读书的人总在少数。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总希望用最直接的方式迅速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不是从长篇累牍中来细细体味文字背后的东西。于是乎,为了迎合人们的阅读需求和趣味,写书的人也开始变换各种措辞与技法,设计卖点来吸引人气,至于内容乃至对于文字的责任,已经成为考虑范畴之外的事了。泛滥的心灵鸡汤,风光无限的签售会,图书热销排行榜一遍一遍的刷着,这便是当今关于书的现实。
然而,大浪淘沙,在我短短三十年的人生中,过眼的书不算少,可仔细回忆,能真正积淀下来的书没有几本。或许不是因为书不好,而是因为,能对一个人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书,毕竟只有那么几本。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缩影,古往今来诞生的书无法计数,但能流传至今的总是少数。一波浪潮过去,最后沉淀下来的金子往往并非浪潮之初风头最劲的那个,然而它透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美与真。人终归要回归理性,正如能让人静下来思索并有所得的,才是好作品一样。
浣溪兄写的每一篇文都在介绍一部藏书的来历,以及关于这部藏书的前世今生。透过这些藏书,折射出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折射出了属于一个人、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走过的心路历程。写书人的精神通过书传递给读者,使得文脉与精神得以传承。人们从文字的背后,体会到写书人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心性、得失,以及其所处的环境、时代、社会风貌,乃至人们追求的三观。每一本书都是时代的烙印,如同大雁一般,在历史的天穹上留下一行行属于自己的鸣叫声。
我不是一个懂得藏书的人,但我是一个热爱文字的人。一篇一篇的阅读浣溪兄关于书的故事,我就忍不住在想。人的精神通过书传递给别人和后世,那么,如何能确保留下的是对别人有益而不是有害的东西呢?
《左传》中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不论古今,在我看来著书立说就形同“立言”,至于你的观点能不能立得住,经得起历史的洗礼成为永恒的金子,这才是“不朽”的关键。不过,今人早已不看重这些,哪怕是昙花一现,也算在自己的人生中绚丽了一把。至于责任,也许在鲜花、掌声与金钱中都不再重要。于是乎,我更敬重古人的“立言”二字。看那些传承下来的古书,看那些浣溪兄笔下关于那些书的故事,我由衷觉得,写文落墨者更需慎重、冷静,更需要有责任的意识。因为,谁也不知道,你留下的文字会对另一个人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你那一声雁鸣,会留下什么样的痕迹。
爱书和攒书都不难,难在懂书,难在审慎的立言。这是我从浣溪兄笔下的文字里领悟到的东西。越是喜欢文字,越是需要谨慎的运用它,文字可以兴邦,文字可以害人。文字是文明的载体,文明的传承需要文字的接力。而一代代的藏书人,就在身体力行做着呵护文字的事情。他们的很多付出不为人知,他们的很多行为有背如今的价值观,但他们仍旧默默的执著着。我知道,他们不仅仅只是为了爱和求知,更是为了责任与使命。藏书固然会因为珍稀而价值连城,然而,若只是束之高阁,作为用来标价和获取金钱的载体,那它就失去了作为书最根本的价值和意义。真正的藏书人不会吝啬于一本书是否珍稀,他们最在意的,是这本书是不是发挥了它最根本的价值——被需要它的人阅读,并从中获益。
行文至此,我突然想起看动画小短片《神奇飞书》时的感悟。经历飓风,经历文明的毁灭,人类社会却仍能够通过书本的传承重新复苏伟大的文明,并且一代一代的继续下去,不就是因为有审慎的著书者和无私的呵护者么?
浣溪兄的大作付印有限,他对我说,不求大卖。
我隐约理解“不求大卖”的背后还有一句话,那就是,愿有缘人可得。
书,遇到需要他的人,那才是如鱼得水,两厢欢喜。

相关文章

  • 雁痕——读浣溪兄《待雨轩读书记》有感

    得浣溪兄赠书,已有时日,断断续续读到今日,才终于掩上书卷。书中的每一篇文字并不长,遣词造句也不似时下流行的文字堆砌...

  • 无题

    南国暮雨洗浮尘 沮溪奔流浣日新 清愁并作雁归去 满目风铃鸣佳音

  • 星雨——读《星雨无痕》有感

    时而望向星空,看着满天的星雨,不禁又想起了曾经读过的那篇文章《星雨无痕》。 星雨/划过/是星雨/一瞬 流星雨固...

  • 鱼余——作者:易梯呦

    读柳宗元的《愚溪诗序》有感作鱼余。

  • 天净沙

    原野雪画黄昏, 半庭残日回门, 北雁捎风有信。 相思归恨, 旧人无影无痕。 ——醉雨轩

  • 读书笔记

    读«习近平讲故事»有感 七(3)李瞿轩 «习近平讲故事»通过深...

  • 读易安居士词有感

    读易安居士词有感 雨柳 雁字回时时空远, 百代流芳吟诗泉。 雪花飘飞春城冷, 寻觅婉约词章闲。

  • ​读桑洛兄《莫干山,从前慢》有感

    ​读桑洛兄《莫干山,从前慢》有感 文/海尧 读桑洛兄的《莫干山,从前慢》是在一个宁静的午后,阳光很暖,我啜着一杯滚...

  • 读《桃花溪》有感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山峦雄伟,溪谷幽深。向里面远远望...

  • 即将上线的读行侠系列

    线上线下活动: 文轩读行侠-博物探索 文轩读行侠-文学之旅 文轩读行侠-阅读美学 文轩读行侠-科技科创 文轩读行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雁痕——读浣溪兄《待雨轩读书记》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ne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