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成长励志
写给学弟学妹:觉得时间不够的时候,怎么冲刺高考复习?

写给学弟学妹:觉得时间不够的时候,怎么冲刺高考复习?

作者: 无牙NechoM | 来源:发表于2018-02-01 22:37 被阅读741次

可能有点长,但希望高三的你能看下去。

我不是学霸!不是学霸!不是学霸!但它不一定没用。

我,就只是茫茫2017届高考广东考生中的一个,考的是全国卷乙卷。

平时的成绩是:学校组织拔尖学生开会没我事,组织重本(一本)临界生开会也没我事,我就在这其中,逍遥得很。我的高考成绩不能说多好,但也不差,超出一本线差不多一百分,省排名没出一万,考上了某985,自己还算满意。(毕竟在高考前两个月的广一模里我只过一本线十几分。

在我的备考期间,班主任给我们看过各路状元各方学神学霸的学习经验,但对我来说,效果跟王健林的那句"先赚他一个亿"差不多。谁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课认真听课下课认真做笔记?大道理谁都懂但就是出现了成绩上的区别,我也很无奈啊。

我的高一高二被我玩过去了,到了高三才意识到自己要放心思在学习上了,但基础不好所以学得非常吃力,而有人却学得如鱼得水。

备考路上的坑我跳了很多,祝你能绕开就绕开吧。

下面这些,能帮到你那是再好不过了。

语文

我的语文老师常对我说的就是:只要你的选择题做好了,130+没有问题。我嗯嗯嗯地应着。

而我的高考分数是114。没去对答案,但还是能感觉到,除了作文因太急而没审题失的分外,主要还是错在选择题上。

很多理科生都会进入的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浪费时间的过程,因为复习了也没用?还是因为它是母语?反正高一高二时我以及我的很多同学都经常在语文课上做数学(请保佑我不被老师看到)。有一句劝,如果你就在误区之中,希望你真的能给些时间给语文,起码语文课上还是要心在语文的。血的教训!

考场上语文的答题顺序非常重要。就我个人而言,语文是第一科,在开始答卷的铃声响起时就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很难,所以我会先做"语言文字运用"(就是从病句到作文的上一道),做完这些也差不多进入考试的状态,于是回到第一面按顺着做。(在文言文和古诗词鉴赏这两个,可以自己摸索一下哪个顺序你更喜欢)

论述类文本(就是个磨人的小妖精)

答题上:第一遍读的时候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然会读完一个字忘一个字。当然也不能一目十行,第一遍是了解整篇文章大意,要使自己在看题目选项时能快速找到相关文段的大概位置。

备考上:讲这一块我自己都心虚,毕竟我高考这题没考好。但是还是要讲(luo)讲(suo):首先你需要知道有哪些错法:张冠李戴、偷换概念等(这些老师们应该会讲),每次错都将选项抄下来,附上与原文的出入,比对并解释,列出错法。(不要浪费时间全抄啊,像那些又臭又长的名词就用ABC替代好了)

文本阅读:

实用类:最令人兴奋的内容是传记,遇到这个是要偷笑的;2017考的是科普文还是什么鬼,简直要看晕。不管是什么类型,这都是语文试卷中最轻松的一part。第一小题只要注意分点答题(写出1234让老师看得清楚)然后先总结再举例说明,一般都没什么问题。另外,在备考的时候了解一下传记文学的特点(如真实性等)和科普文的特点(如实用性等)和语言特色的专业术语。

文学类:要了解标题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刻画某个次要人物的作用的答题点都哪些等等。小说难在可能理解不出主旨,小说也简单,毕竟很多答题模版(但别死套模版,把术语写出了还要结合文本写一点。)

文言文(恶煞人):

断句我凭语感;

文学常识这块,不会考得太深,但也不能因难复习而不复习,其实在进入一轮复习的时候就应该把一轮复习教辅资料上的每天看一点(最好早上看,晚上再想一遍测测自己),不要求一天记很多,慢慢积累下来其实比一次性的过一遍过两遍有用的多;

每次大小模拟考和平时训练后请把文言翻译的得分字词抄下积累

诗词赏析:

还是要注意分点答题,如果时间充足就把能想到的都写上。记住答其所问:比如问的是思想情感,那写出思想情感才是关键,只需稍结合诗句分析,没必要在分析上耗太多时间。

最重要的一部分——作文‼️:

一般分时评类和任务驱动型(我后来才知道居然还有同学用三段写完一篇作文,我和我的学霸同桌一致认为:六到七段是最舒服的)

如果你还保留着对记叙文的情有独钟,如果你还喜欢华丽词藻堆积而成的所谓散文,在这条路上执着走了很久的我必须要说:除非你能保证自己没看到一个作文题都能想到契合的叙述、除非你能保证你的散文优美又能让老师迅速get 到你的主旨,你可以放飞自我;如果不能,快快转型风格,学习写时评和议论文。(毕竟高考可不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分场)

我个人偏爱时评(谁让它只需要使劲吹水不需要那么多素材呢)。时评要求始终围绕材料:简述材料——提出观点(可以辩证但不能模棱两可)——分析材料(本质好坏、形成原因等)——提出解决办法

时评虽然把你框在了一个话题里,但是你的角度和思想可以发散开,如由共享单车想到公共事业、国民素质、绿色出行、法治制度等等,是多元的。

备考建议:多看新闻,个人觉得新闻联播太官方,建议看白岩松先生主持的新闻周刊,新鲜的新闻素材很多,语言发人深省但不是枯燥的说教(另外,他有本书叫《白说》,收编了他的一些言论,推荐看看);多看时评, 腾讯网的每日时评可以看到很多媒体的时评,我几乎每晚两篇(是不是暴露我带手机上学了?)。除了看,还要抄录,时评的语言不华丽,但有很多词句以及描述角度是可以抄下来借鉴的。

认同一篇时评的观点不要仅仅局限于认同,你可以把有意思的抄下来;否认一篇时评的观点你可以对不认可的语句 划线并写自己的看法。反驳是思考的过程。不要觉得这个没意义。整理是非常重要的过程。抄录下来的汇起来就是n本的精华,考前看一轮就相当于看了不少内容。

如在词上我抄过:不能忽略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多元差异、以法律为准绳的框架、对......的边界进行有力的廓清与引导、劣币驱逐良币等等

如在语段上我抄过:当原有的价值参照系坍塌,固有的伦理界限变得模糊,激烈的舆论撕裂也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长期议题而存在,但矛盾的解决和共识的达成,在激烈的对立和自说自话中注定无法实现

如在描述上我抄过的关于校园霸凌的:校园暴力事件的不断涌现凸显了我国目前未成年保护机制的缺陷。在种种暴力事件中,未成年的保护机制往往不仅不能保护受害者,反而成为施害者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

~~如下

--《白说》摘录

--时评摘录

--任务驱动型摘录

然后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要审对题,比如今年考试的我就没有关注到"帮助外国人读懂中国",只关注了"选关键词呈现中国",于是我活生生写成了一篇对国家的抒情文。作文套路:引—提—议—联—结

引:引述材料,不要照搬要简练。(其实我从前喜欢首段引用名言'排比'比喻先炫技一番再在第二段联系材料表达观点,后来发现这样不是大部分改卷老师的菜,所以还是乖乖改了)

提:提出观点,观点最好跟作文题目互相唱和,最好在第一段,一眼就能看见的地方。

议:从观点出发,结合材料议论(这里是整篇作文的重心,不要一两句而过,议论时记得要辩证:有正有反,但只能以一方面为主,先抑后扬还是先扬后抑自己选择,但必须明确自己的主要目的是扬还是抑),不要守着材料泛泛而谈,加些积累的素材(名人之类的)。

联:其实也是议的一部分,拿出来成一点是因为这个议是联系生活实际,这里要稍稍提一点在新闻上看到的新鲜素材。

结:华丽丽+观点,要有一种辩论赛场上赢了对方的拽拽的feel。(华丽丽只是一点亮色,千万别堆砌,可以去听听古风歌曲,带入点书卷味)

无论是哪一种文体,始终不能脱离材料,最好是每段都能看到材料里的字眼,不然出题人给的材料是专门用来浪费墨的吗?就是要有一种避免改卷老师认为你在默通用文的危机感。还有题目,最好是四加四或五加五,要是能押韵就更好了。

数学

有学妹问我,数学复习是刷题重要还是基础重要?

我的看法是:只刷题(注意"只"字)是学霸的情趣,如果成绩不好或忽高忽低,还是基础为主刷题辅助好。

高三老师一般都是很有经验的,所以不要脱离老师。毕竟他们见证了多场高考的大风大浪,我们却还在翘首。但是,有种情况是,完全跟不上老师,强迫自己听也还是听不懂,反而浪费时间。这种就是基础不好,赶紧搞基础去,别怕因此错过难题,即使把难题的答案背出来也不如根基牢固来得踏实。

先说我自己的情况,步入高三,我们换了个数学老师,跟以前那个喜欢从各处搜刮难题把我们虐死的老师不一样,这个老师重视基础。于是被嫌弃基础差的我们上者高一似的基础课。于是我又不安分地做自己去了,想着反正基础而已嘛,不听也行嘛。于是到了下学期,我的数学成绩从以前的不高不低变成了低,广一模我考了80分,不及格。于是我决定恶补数学。

就在我愁眉莫展的时候,我跟学霸同桌了。在回答了我n个低级问题后,她说我基础太差了,叫我拿出厚厚的复习学案自己看。

我开始制定计划,一切仿佛从头开始。但复习计划频频被搁置,因为频频下发的各地模拟卷押题卷。我的成绩停滞不前,我终于调整了松懈的时间表,使自己除了做卷子订正卷子做错题,还必须要对基础进行复习。

复习进行了大半时,我在考试时不再那么慌张,即使遇到难题也能平静地跳过,因为我相信自己复习了能做出来。心态很好成绩也在进步,尝到甜头的我加大马力争取在高考前复习完。最后差不多做到了。

啰嗦完了。开始讲复习过程——一个数学学渣的攀爬。我用的是老师的自己做的学案,到高考前几十天我才知道它的好。 知识点+例题。我边看学案边抄。要在看题时能够快速拥有思路,需要了解题型有哪些套路,绝大多数的解题方法都是基础解法的衍生。

比如求单调性有定义法、用结论、图像法、导数法。1.定义法有取值—作差变形—判断符号—下结论几个步骤;2.结论(做选择题用)有:增(函数)+增=增 、减+减=减等;3.根据奇偶性判断;

此处附上抛物线的知识点整合笔记作为基础复习参考。(真是后知后觉啊,我以前一直觉得数学没有基础,只有技巧,谁知技巧都是基础的衍生)

比如圆锥曲线的复杂计算其实是可以背熟从而简化运算,这是我考上北大的一个同学在教我题的时候,我看到他省掉了各种代入,直接算弦长,我才知道有这种操作。此处附上我的笔记:

如果想提高,我推荐《高考数学,你真的掌握了吗?》里面有很多解题技巧,觉得好厉害啊。(我买三本,没怎么动笔,可以送出去哦)

掌握了基础套路,还要知道活路。所以做错题集就很重要。

对所有普通成绩的学生来说,错题太多了,于是很多人会选择积累试卷以后看而不是当机立断抄下来。下面这个预测用在百分之九十选择这种做法的同学上应验:不会看的。

你选择存着它的时候是你最认为它有用的时候,这时候不利用它,当它未来和一堆试卷一起时,就成了一堆废纸。特别是没有整理试卷习惯的同学。所以,不要囤试卷,实在不安心,就在做错题时在题目前写试卷的名字。

抄错题别直接抄,很多东西省略掉你也看得懂,只要没扭曲题意,该偷懒时就偷懒,越简练,后期看错题时越看得下去。

关于错题,我还有一个建议是:对自己零容忍。比如那些错了的但是一看答案发现自己漏掉了一个根号或者某处计算错了的,不要想“我会做,只是不小心做错”。成绩不知道你会做,它只展现你做错。

我们老师经典的一句话:做错就是不会。所以即使是粗心做错也要记下来,比如“求向量的模忘记开根号”之类的。

英语

我高考成绩还算不错,考前我的老师只交代了我一句话:不许多想,相信第一感觉。出了考场她对我说的一句话是:有没有乱改,乱改剁手。第一感觉太厉害了。除非是自己看错之类的实打实的错误,能确定自己第一感觉的答案是错的,否则,不要轻易改答案。

词汇量!众所周知的3500,abandon总是第一个单词,不知道是不是在嘲笑人,我下过好几次背单词的决心,但都在A是就abandon了,所以只到高考前的几个月,我还是A的单词倒背如流,后面的单词还是连过一遍都没做到。班上出现了那种整张试卷一般就错一两个的黑马,吓得我。于是屁颠屁颠地去请教,结果人家说在寒假把单词背完了,正逢人家在检验自我,发现出错率只有1%,服。于是逼着自己也要背下去,我个人是背到C才感觉不那么吃力了。 完形填空填空貌似是有规律的。不敢说百分百符合,但纵观这几年的高考题,答案都是5A5B5C5D,所以你可以想象我高考是在第一次就做出了5A5B5C5D的心情吗。做完后不敢检查,怕自己忍不住改了。有必要强调:考院没说这个规律,所以并不绝对噢。

再者,作文。卷面:要分段,三段最好两段也行。字要整齐,整体性要好,间隔什么的把握好,字可以不好看但一定规矩排列,而且英文字很好练。内容:跟语文一样,我也抄了很多东西,优秀作文摘录,好句摘录,高级词汇摘录,替换词摘录。如下:

还有一个听说,我是广东考生考得不是听力而是听说。我经常在梦中度过早读,真是幸福坏了,以至于我后来的英语口语经常卡顿。一时半会练都练不好。所以多开口读啊。

理综

分配时间很重要。

正规考试会提前五分钟发卷,如果这五分钟选择开始看生物选择题打算一开考咻咻咻写上,不妨换种利用方法。

在这五分钟里浏览各科难度,生物上感受一下光合作用和遗传题的难度,化学看实验题和有机,物理看 实验题、大题的图(没有图的应该不会特别难,在复习过程中题做多了一般看到图就能感知难度)和选修(也是看图,要是符合常见模型建议先做了)。

五分钟怎么可能看完?可以的,又不是一字一句看题理解题,而是粗略feel。然后选择答题顺序。(小tip:如果选修简单先做选修!不要因为选修在试卷的最后就忽略它。

先说生物。

总感觉生物像是文科,除了光合作用和遗传需要理解计算,其他就是靠背。

背熟生物课本真的很重要,这项工作越早进行越好。背的时候不能放过边边角角。生物就是这样啊,无论多小的知识点都有可能考到,当别人都不知道是什么而你却很熟的时候你就赢了。

我高一的时候特别闲,喜欢抠字眼,所以当考到植物分生区的形态时,我信手就写出来了,然后老师说全级只有四五个写出了。简直有种天之骄子的爽。

进入复习后就扔掉了课本,只看辅导书,后来发现根本行不通,于是又拿起书本了。有一次考到胚胎移植的本质,懵,没见过,老师却说,就在书上,结果还真找到了,确实明明白白写着"胚胎移植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下空间位置的转移"(应该有没有背错吧?)。这句话在一个就算刻意扫盲都不一定能注意到的位置。你说气不气。

光合作用:分清净光合和总光合,要能熟练写出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每个阶段和场所。等等。

遗传题:看清是自由交配还是自交;一对等位基因是基因分离定律、多对等位基因是自由组合定律;遇到所占比例问题要看清在什么中比例。等等。

说物理。首先要熟悉各种模型。我从前太懒了,完全不懂得自己整理模型,所以复习只能找现成的教辅资料,我用的是试题调研的模型解题法,内容却还挺丰富,而且很小一本,不会做着做着不耐烦,反正一两个星期内我就差不多搞定了,不像五三那么厚重,买了存了一年都还一字未动。(诚心推荐,没收广告费!)

另外,试题调研其实出了一系列,我的建议是:less is more。不要一套都买了,买得越多越不想做。如果实验题这一块不太好,可以把实验热点那本也买了,因为我是距离高考只剩二十几天才开始用试题调研的,所以我的重点放在了模型上,实验热点那本的内容如何不太清楚。

还有,物理错题怎么做?我之前是抄题,抄了很久收获只有字变好看了,想哭。后来裁试卷,把题目裁下来再抄答案,没那么累了,但是,做出来的错题后来完全就放在一边不想看。于是我放弃做错题了,物理试卷一直囤着。于是每次模拟备考我都要搬出一摞,翻找错题也很耗时。所以下了决心重拾错题本。换了种形式,是之前和后来的结合升级版,裁下图,用最简练的语言抄下题目。如下

这道题我直接把题目条件标在图上,再结合简短的分析,可以说又是一种题型的点拨了。

5、我甚至连题目都没抄,就画了个简图,题型自己看到此类题要知道的临界有两个;6、没有题目没有图,就一句话,却提供了做安培力相关题目的方向。

这些都是复习时很一目了然的。所以,做错题时题目删繁就简后会让人在紧张的复习时间里还愿意看,无论是做错题还是后期看错题的效率都大大提高。

再说化学。

我同桌说化学好多要背的啊,确实,但是只要形成了知识体系,其实是很好记的。我很感谢我的化学老师,她在复习的时候就引导我们很系统地复习。

如何系统?随便说个元素,让你说出它的知识点,想到一个就写一个?,那得多乱啊。按照百度百科式慢慢想。

物理性质上的颜色(特别是金属)、熔沸点等化学性质上的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还有相关氧化物、氢氧化物、酸等。

比如Na(不完全整理):

1. 钠单质:钠的存放、与水的反应;

2.钠的氧化物(颜色和氧化过程转移的电子数):重点是过氧化钠(氧化性或漂白性;还原性;与水、CO2、SO2的反应)

3.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俗名;两者的相互转化;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侯氏制碱法、碳酸钠与盐酸不同滴入顺序的不同现象、两者的比较

4.NaOH:俗名、易潮解、与单质(Al、氯气、硫单质)、与(过量少量)二氧化碳的反应

5.碱金属(Li、Na、K、Rb、Cs)

物理性质(颜色、密度。熔沸点)

化学性质(氧化物种类、与水反应产物与剧烈程度变化)

还有? 

与学科无关

1、不一定要早起,但是利用好起床后的时间。我们学校是洗漱后吃早餐,然后回教室有一段自由时间才开始早读。去教室的路上有时聊天讲八卦有时想to-do list的内容。 我是吃了早餐就觉得浑身油味思考不了的那种,所以我会利用这个时间做不需要怎么思考的抄,内容涉及单词、古诗词、作文素材、生物错题(是的,我又黑生物了)。

2、一定要有当天的计划。我用一本muji方格作为to-do list,可惜高考时不见了,我的成长史啊。list里的内容(以下不一定是同一天的内容)一般是老师安排的必须完成的学案和测验、自己安排的 理综卷练习(比如昨天做了物理的选择、生物和化学的选修;今天做物理的实验、化学的工业流程、生物的遗传题)、背单词(写明必须完成第几页到第几页)、抄作文素材、 跑步(常常会变成走过操场吃东西)、 错题(做过错题的我都会做个标注,避免重复浪费时间)、复习整合(这part主要在我复习数学的时候,我复习完后都会表明自己复习的大概内容,给自己点成就感),等等。外加一句话对日常的记载(比如:终于吃到特色餐的白切鸡)。

3、保证睡眠质量。我睡眠质量非常糟糕,我非常怕黑,只要发现全宿舍只有我没睡着,我就更加难睡,我甚至一度因此想回家睡觉,但忍住了。糟糕到什么程度,就是凌晨一两点都还没睡着然后爬起来看书都很难入睡,身体累了脑子还醒,有时还会梦魇。临近高考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跟风同学买了瓶褪黑素胶囊,还真别说,虽然没有困觉但是躺下很快不知觉就入睡了。如果你跟我一样,也许可以试试( 也许!),至于会不会损害身体,只能说暂且缓和失眠就行,反正我高考后就没有吃了。

4.恋爱与学习。谈恋爱到底影不影响学习?自行判断。如果分开的挂念更影响学习还不如继续呢。总体对我没什么负面影响,为了不让老师找麻烦我开始下心思学而进入前十,进入后尝到甜头更加下心思学而保持前十。

5.劳逸结合吧。别让自己变成机器,没意思。该玩该开心的,在不耽误学习的条件下就放飞自我吧~

下面学校要求给学弟学妹写的感言,共勉。

再附一张《垫底辣妹》截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给学弟学妹:觉得时间不够的时候,怎么冲刺高考复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wj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