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挑战...
某天中午,我循例站在咖啡机前面等我的咖啡。
困意正浓,我就懒懒的站在那里,呆呆的看着咖啡机下面写着“Dustbin”的抽屉敞开着。
一个Visitor忽然晃进来,在咖啡机旁边的抽屉里翻出一个茶包,扔到自己的杯子里,又把包装纸丢在了垃圾桶里。
然后,他就去接热水了。
看他噼里啪啦地忙活完,走开了,我好像也醒了过来,就顺手关了那个抽屉。
然后,老外忽然折了回来,又扔了个什东西,然后还郑重其事的跟我说了句“Thank you”
我一时感动的说不出话来,只好换他一个大大的微笑。
为什么感动成这样?
这不知道是我第多少次帮别人关这个抽屉了,却是第一次听到一个“谢谢。”
细想来,不同的是,这是我第一次为一个外国人做这件事。
我不保证每一个“外国人”都能做到这样。也许有好一点的,自己就知道关抽屉,或者差一点的根本没意识到谁帮了他。都有可能。
不管哪个国家,人和人都是有差异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人的素质却有不同。
这里,除了素质,更多的还是文化。是及时表达,还是默默感动,东方人和西方人的选择是不同的。是珍视每一次的感动感恩,还是把相互照顾看作理所应当,也是不同的。
说谢谢对中国人来说是不是很难?
的确。中国人不轻易言谢。
对于中国人来说,若为互相照顾的事而连连称谢,恐怕会被当作“见外”或“不识抬举”吧?
就算真的很感动,想表示感激,也会受制于天生的羞怯或者冷静。
其实,除了谢谢,说句“对不起。”也许更难。
因为毕竟抱歉的时候,更令人羞怯,也更难以启齿。
这一点呢,就更“International”了,
人性的弱点有相似,人性的光辉却各有各的不同。
忘了是哪一年在哪里看的,美国人经常说“Sorry”却很少真的在道歉。因为他们道歉的时候,说的应该是“I appologize”
美国人不愿认错,本质上少了些羞怯,多了些傲慢。
而对于其他的“正常人”来说,还是心里上,自卑多了些。
道歉也好,道谢也罢,心理因素还是可以克服的。这也就是“Manner”的强大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