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就是创造,创造从来不易,如果写作那么容易,只能说明你根本就没有创造,最多只能是堆砌一堆苍白无聊的文字而已。
托尔斯泰开始创作《复活》的时候,已经61岁了。他写这部小说前后花了十年,其花费的心血也是惊人的。
翻译家草婴在1988翻译《复活》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他为此特地参观了莫斯科和外省的很多监狱,上法庭旁听审判,接触囚犯、律师、法官、狱吏等各种人物,深入农村调查农民生活,还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读到这段文字,我仿佛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为了自己的信仰而不辞辛劳地东奔西跑,时而驻足观察,时而与路人攀谈,他创作的激情非常人能理解,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反观现状,有时我都为自己觉得羞愧,有时写了一些无病呻吟的文字就焦虑没有阅读量,在这种“快餐文化”的环境中,丢失了写作的初衷。托尔斯泰这样的伟人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才出这么几位,我们仰望他时能从他身上哪怕学了一点东西都是极其有益的。
在前六年,他三易其稿,觉得写不下去,且对自己的草稿也不满意。等他最终确定好小说的结局时,离最初动笔已有九年了,但从此到最后定稿就比较容易了。由此可见,托尔斯泰对待创作是何等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真像他说的那样,把“自己的一块肉放进墨水缸里”。
伟大的作品都不是速成的。作家创作的过程中思想也会有变化,他创作,他思考,他不断提升自己。这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优秀的作品的诞生就是个痛苦的过程,就像新生命的诞生一样,他必然历尽痛苦才能来到人世。
我们大多数人做不到托尔斯泰这样,但至少我们可以忠于自己的内心和梦想,不在网络上生产垃圾文化。
愿所有都能从日常写作中找到更好的自己和实现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