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深陷"刹车门"
4月的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满城皆知,特斯拉也开始跌下神坛。
安全性和高科技一直是特斯拉赖以生存的宝典,也是我们对特斯拉的普遍印象。但维权事件以来,特斯拉的形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02 夹缝中生存
糟糕的舆论给特斯拉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但除了舆论压力外,更有来自监管的压力。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对当下越来越火的智能汽车的海量数据做出规定,"运营者手机个人信息应当取得被手机人同意","个人信息或者重要数据应当依法在境内存储"等内容,有暗指特斯拉之意。
双重压力下,特斯拉要想在中国继续发展,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面对中国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特斯拉会放弃吗?
03 销量暴跌,扩建暂停
特斯拉销量环比3月暴跌67.1%,国内销售情况不容乐观。
特斯拉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上一直都是领航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4月销量的急剧下滑确实出人意料。
很多朋友可能会认为是"刹车门"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我们回顾这次事件,事件出现在4月中下旬,4月已经过半,而且之前预订特斯拉的车主都在排队等车,所以4月销量受此次事件影响并不大。
据报道,季度末和季度初销量差距一般来说会大一些,这才是造成4月份销量与3月相比跌了不少的原因。另外,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的Model Y生产线在4月曾暂停生产两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特斯拉的销量。
据路透社报道称,特斯拉已暂停购买土地以扩大其上海工厂并使其成为全球出口中心的计划,并且特斯拉打算限制中国产量在全球生产中的比例。很多人认为,特斯拉想要"逃离中国"。
其实,在工厂暂停之前,特斯拉想要"离开"的声音就已传出。
一份特斯拉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文件中,特斯拉提到,今年4月,特斯拉已经完全偿还了与上海超级工厂指出相关的6.14亿美元的贷款,同时,根信贷合约相关的剩余7.58亿美元的授信额度也一并解除。
种种迹象,都与"离开"相关。
但特斯拉当初顶着贸易战的压力来到中国,好不容易在中国打出了一片市场,有着业内无法撼动的地位。并且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有一大片蓝海市场的情况下,这些短期的痛苦都显得不过如此。特斯拉或许瞄准着更长远的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市场,这些长期优势,终将超过这短期的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