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和女儿在广场玩儿,忽然听到一个小男孩儿哭,抬头看过去,原来是一个大约四岁的孩子被另一个开着电动小汽车的孩子撞倒了。孩子哇哇大哭,正在看手机的妈妈猛的反应过来,跑过去一边抱着孩子一边大声说着:“让你别跟他玩儿,你非要玩儿,受伤了吧,闭上嘴别哭了。”这一顿教训,让那个男孩儿哭得更凶了。慢悠悠地,另一个撞别人男孩儿的家长才过来,她象征性的批评了自己的孩子两句,转头居高临下地安慰了被撞的孩子几句。虽然好多教育书籍中建议家长对于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建议“不介入”的方法,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每次都是那个没有吃亏的家长会主动说什么,孩子也不是故意的,反正也没有真的欺负,不用管他们,他们一会儿就好了。面对她的这一番言辞,被欺负的家长往往气不打一处来,只能狠狠的借着孩子发泄几句不满,甚至威胁孩子以后不要跟这个孩子玩儿。但如果事情就这样解决以后,事实上,这两个孩子都学不会如何与他人相处。长此以往,他们的问题会逐渐突出,欺负别人的孩子仗着有父母袒护,总是做一些挑衅别人,寻衅滋事的事情,而被欺负的孩子会变得自卑,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还因为告知父母后,父母不仅不同情她,还会觉得自己的孩子窝囊,所以单纯的要求孩子打回去,如果做不到,回家还得挨批评。
就像今天遇到的那两个家长,如果被撞的孩子妈妈能首先做到与孩子共情,体会到孩子被撞以后的疼痛,首先安慰孩子,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爱,感觉会有爱的力量,接着,妈妈可以耐心地询问孩子事情的前因后果,判断对方是不小心还是故意,如果是不小心,妈妈可以引导孩子体谅别人无心之错。如果是别人故意的行为,则可以告诉孩子,正视自己的感受,如果确实感到委屈,可以大声告诉那个欺负别人的情绪人,让欺负的人感受到自己的不愉快,并要求她向自己道歉,如果孩子还小,父母可以做出示范,告诉孩子这样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其中一种途径。很重要的一点,孩子在被欺负以后,家长千万注意不能对孩子再进行二次伤害,不能生气,再次批评孩子,甚至定义孩子窝囊!我们需要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教给孩子方法,而不是对孩子做出评判。父母要注意当孩子做对事情的时候,可以多给予孩子正面的价值评判,当孩子做错事或者被欺负时,孩子是需要父母共情,理解并给予方法解决问题的。
希望所有的如白纸一般纯洁的孩子,都可以在家长身上汲取力量,汲取正能量,希望孩子每一天都快乐无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