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想赚钱,最好先学会“种瓜得豆”

想赚钱,最好先学会“种瓜得豆”

作者: 一口一个大樱桃 | 来源:发表于2016-09-19 13:15 被阅读0次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普通的青年在饭店打工,做着最普通的服务员的工作。

和其他年轻人一样,他喜欢赛车、喜欢音乐,并且还组织了一个小型的乐队,他在乐队里担任鼓手。

每一次 Live House 的演出都让他非常兴奋,后来回想起来那也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键盘手的退出,最终乐队不得不解散,而原本工作的饭店也刚好打算辞退他。于是祸不单行的他,只身一人从家乡来到了东京谋生活。

后来他在一个摄制组谋得了一份摄影的职位,这才算是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有一次因为某个角色的临时缺席,导演要求外形还不错的他代替对方顶替这个角色。结果这场戏却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因为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发现他不同于其他演员,他的四肢是可以同时做不同动作,而且非常协调,没有任何生硬的感觉,仿佛每只手和脚都有自己独立的大脑。

其实他的这项 “特异功能”得益于那段在乐队打架子鼓的经历

由于架子鼓需要四肢打出不同的节拍,所以长期的练习使得他能够非常自如地让每只手脚做出不同的动作。

由于他与众不同的这项技能,他赢得了从幕后走向荧幕前的机会,并且一直在这个行业里努力打磨自己的技能,最终成为了名利双收的演员。

而他能够有今天的成绩,居然始于当初的一段打鼓的经历,估计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过。

这种 “种瓜得豆” 的经历,可能才是每个人最不曾料想,却又有可能帮你实现人生跨越的机会。

其他领域的知识可能更有用

一个领域能够有大幅的进步,通常都是因为外来者带来了其他领域的新知识。

我对于这句话倒是有比较深的体会。

大学阶段由于专业的需求,所以不得不上了很多数学课。毕业后不出意外,我把大部分学到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

不过就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那样:“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

虽然具体的公式和解题方法我已经全然忘记了,但是因为学习了一些数学知识,我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了。比如会摆脱时间限制,学会从结构维度去考察事物。

我曾经在《换“维”阅读| 如何有效提升阅读质量》提到过,因为学习过 “傅里叶变换”,所以知道时域和频域的概念,进而不会把自己轻易显示在时间当中。

比如当你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更好的方式是按照结构,而不是页数来阅读。这样你相当于由浅到深,主次分明地摄取自己想要的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被作者牵着鼻子往前走。

跨界才是最好的壁垒

我自己读书的时候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些知识还能用在哪些地方?

这种问题问多了,你会发现一个领域的方法运用到别的领域的时候,往往能够产生不错的效果。

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越不透明的地方,利润越大,我们俗称“信息不对称”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不对称的概率越来越小,想要维持原有的优势也越来越难。本质上,互联网就是为了缩减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

不过有一种不对称是即便有了互联网也很难磨平的:跨领域知识的不对称。

任何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都需要一定时间的打磨、理解、融会贯通。而这一点并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发生重大变化。

固然学习的资源变得丰富了,但是任何领域都需要你花时间去吸收知识。

也就是说,如果你期望能够赚得丰厚的利润,奉行 “信息不对称” 的理念依然是对的,只不过这个时候你的焦点应该放在:跨界成本大的事情。

如果你是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最大的跨界机会其实是去做一名程序员。

因为程序员里英语好的貌似不多,英语专业中会编程的更是寥寥无几,这样的一种搭配很有可能让你瞬间脱颖而出。

其实我觉得,不论从事任何一个领域都应该会一些编程的知识,因为它归根结底锻炼的是你的思维能力。

同时很多时候,如果你懂得如何利用计算机帮你大批量地处理文件,可能你的工作效率就会翻一番,并且有机会去尝试那些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种瓜得豆”的科学方法

很多人也表示自己兴趣爱好广泛,但最终并没有取得多么好的成绩。

不论是 “种瓜得瓜”,还是 “种瓜得豆”,真正重要的其实不是你种了什么,而是你有没有用心去种。

比如拿上面那个英语专业学编程的例子来说。如果你连自己的英语专业都没有学好,那么打着 “跨界” 的旗号学习编程很可能就是在逃避现实。

就如同之前写过的那篇有关《“斜杠青年” 不是你一事无成的遮羞布》文章一样,大部分人其实不是为了跨界而是为了掩盖自己不专业的一面,才选择的另一个领域。

不论你想要瓜,还是想要豆,最终都是要付出种地的代价,才有可能有所收获。

如果不想种地,只想要结果,那可能最后既没有得到瓜也没有得到豆。

很多时候,不要说种瓜得豆,很多人可能连种瓜得瓜的经历都没有。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最终大家只能抱怨一句 “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也过不好今生”。

所以 “种瓜得豆” 的科学方法,其实是先要把 “种瓜得瓜” 这件事情做好

不论是瓜是豆,只要你种出过,你就会知道这个过程中的各种坑,哪些时候会异常辛苦,哪些时候不能轻易放松。

有过这些经验之后,你自然会知道哪些过程可以引入一些创新的步骤,使得它有机会把原本的瓜种成豆。

种瓜得瓜固然不错,但是真正让你的生活产生巨变的可能都是那些 “种瓜得豆” 的瞬间。

先把自己的瓜种好,在此基础上,不断想着如何能够种出点别的东西来。

很多时候,这个过程并不是刻意设计出来的。但是,只要你不停地尝试,种出 “意外” 的几率就会大很多。

比如不论是弹吉他,还是练书法,你都有可能因此获得别人不曾想到的机会。就像我们开始的时候提到的那位年轻人一样。

顺带说一句,那位年轻人叫加藤正行,后来改名叫做加藤鹰。

相关文章

  • 想赚钱,最好先学会“种瓜得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普通的青年在饭店打工,做着最普通的服务员的工作。 和其他年轻人一样,他喜欢赛车、喜欢音乐,...

  • 病中闲趣(二)种花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临近清明,调皮的女儿每天回家都念叨:“清明前后,种瓜‘得’豆”,受她“种瓜‘得’豆...

  • “种瓜得豆”

    “种瓜得豆” “种瓜得豆”重点是“种”,是行动。 种瓜得豆,指的是我们可能是由于认知的谬误,可能是行动的偏差,从而...

  • 无题       怪        句(十)

    一、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二、种瓜得瓜种, 种豆得豆种, 三、瓜种能种瓜,豆种能种豆。 四、种瓜是瓜种,种豆是豆...

  • 每日一句打卡第176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需要先播种梦想的种子才能收货劳动的果实。

  • 种瓜得豆

    昨天睡前,儿子又拿姥姥的手机听音乐,结果听了十几首还不睡。姥姥很生气,毕竟在老人眼里,早早睡觉、多多吃饭是比天还大...

  • 种瓜得豆

    新教育,心起点,馨情境。 今天带领同学们学习了语文第12课——《种瓜得豆》,一篇科普说明文。 和往...

  • 《种瓜得豆 》

    教材简析:《种瓜得豆》是一篇儿童科普读物,说明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层次地介绍了什么是基因、转基因技术以...

  • 童年趣事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我却不这么想,这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种糖也得糖了吧! 那还是...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怎么通过理财“钱生钱”呢?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很多人也想“种钱得钱”,但“种钱”本就不合理,更不用妄想“种钱得钱”了。能赚钱的方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想赚钱,最好先学会“种瓜得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xn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