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回国感受之二:到了医院,才知道钱少

2018回国感受之二:到了医院,才知道钱少

作者: 太平洋玫瑰 | 来源:发表于2018-07-25 14:42 被阅读228次

这些年,我没在国内看过病,听说国内的医保日益完善,覆盖率高,不过我从未亲身体验过。

没有人想去医院,除非不得已。在那里,每日的喧嚣中,有悲喜,有生死,有人生百态。

这次回国,陪家人跑了几趟医院,才知道在国内看病是种怎样的体验。

1、

做为这个省会城市里最知名的医院,用门庭若市来形容它,都有些不恰当了。上午十点去挂下午的专家号,窗口工作人员的态度不太友善。

专家号是110元,听到价格我有点吃惊,稍一犹豫间,那个时段的专家号已经没了。

在新西兰,每次看家庭医生都要人民币200元,现在想来,竟也不觉得贵了。朋友说,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号要500元,你这点钱算什么。

下午坐在候诊区的长椅上,看着几个诊室上不停闪动的名字,五六个诊室都忙得不可开交。

好不容易见到了医生,她匆匆翻了翻各项检查指标,简要的说,看不出有什么问题,指标很好,要是再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就去看看**科吧。

整个儿过程,大概不到5分钟,我试着问了几个问题,她也只是泛泛做答。

有人说,看病排队五小时,问诊一分钟,忙碌的医生给人一种敷衍的感觉,我本来也这样认为。

看了一些数据后才知道,实际上,中国医院的医疗效率已经很高了,很多西方国家预约看病等待的时间更长。

2、

办出院的时候,对流程完全没有头绪,先咨询了朋友才去办,不过,还是上上下下跑了几趟。

等电梯的人排到了大门口,一上一下最少要30分钟。交款、取药、结算都排队,目光所及之处,只有人头攒动。

所有程序折腾完以后,被告知医保结算需要三天,让我三天后再来。我不清楚别的医院是什么流程,只是经过这一次,我倒不那么打怵去医院了。

三天以后,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看到账单上的金额时,我还是吓了一大跳。扣除医保应该承担的部分,个人承担的金额还是比我预想的要多。

单据很细致,每一项都标得很清楚,只是我看不太懂。其实,看懂又有什么用呢,就算再贵,病总是要看的。

3、

国内的朋友问我,新西兰的医疗制度怎么样,我个人觉得不错,大概是因为我还没有排队等着住院的经历吧。

新西兰实行全民免费的医疗保障制度,公立医院设备齐全,为接受住院治疗的全体新西兰人提供免费治疗、24小时护理服务、干净整洁的病房和免费的一日三餐。

不过,如果不是急病,公立医院需要排队才能入院,有些病可能因此而延误,好多华人选择回国看病,因为实在等不及了。

在新西兰,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庭医生,如果身体有恙(急诊除外),需要先去看家庭医生,由家庭医生来评估病人的情况,给出合理的诊疗方案。

这样可以节省医疗资源,但有时因为家庭医生的能力有限,出现误诊和延误病情的新闻也屡见报端,本国人对此颇有微词。

有些人购买高额的医疗保险,可以去私立医院看病,不用在公立医院排队了。可见,无论是怎样的制度,都有不尽人意之处。

4、

在新西兰,虽然住院需要排队,也会受到庸医的困扰,但真需要住院救治时,你就会觉得,全民免费医疗,是真的好。

有位朋友,夫妻两人在国内都有体面的工作,她妈妈最初并不支持他们移民。人到中年,为什么要跑到异国他乡,重新开始呢?

有一天,她妈妈突发心脏病,入院治疗,抢救很及时,并做了心脏搭桥手术。

得益于全民免费医疗,她住院的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术后康复出院,她妈妈由衷的说,从长远看,我觉得移民是对的。

这件事,发生在十几年前,那时国内的医保还没有现在这样的覆盖率。

不过,全民免费医疗可不包括看牙。在新西兰看牙特别贵,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除非有商业保险。

多年前,有位朋友要修一颗牙,需要人民币6500元,和当时回国的往返机票差不多,她索性买票回国了。

我贪心的想,什么时候看牙也免费,才算是真正的免费。

5、

最近看了大火的《我不是药神》,才知道有些救命药竟然这么贵。如果不纳入医保,没有多少人能吃得起。

2003年,新西兰药管局将这款药纳入了免费供药名单,和其他国家的病人相比,新西兰的慢粒白血病患者是幸运的。      ----摘自公众号《发现新西兰》

以前总说,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其实也不尽然。有钱人可以享受医疗资源,尽可能的延长自己的寿命,而没钱的人,只能活一天算一天了。

前几天听朋友说到一款德国抗癌药,人民币2.5万元一盒,花费15万元,服用六盒以后,之后再用,就可以免费了。

可是,又有多少人没有15万呢?

一位朋友的爸爸,注射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症,花费了几十万元。这类治疗费用,都不在医保的报销范围内,只能由个人承担。

“这世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我不是药神》

很多人都有这种病,如果进了医院,即便生理上的疾病还能治愈,穷病也可能最终要了人的命,而这种病,除了自己,别人是治不了的。

在国内,面对疾病时,才更清楚的理解,为什么大家那么努力的赚钱了。

如果说,享受全民医疗的新西兰人是幸运的,那在公立医院排队,入院时间遥遥无期的人,又是不幸的。

病都耽误了,免费有何用?

在人多的中国,政府无力承担所有的医疗费用,很多人看不起病;而在人少的新西兰,虽然免费,但又有很多人看不上病。

完美无缺的医疗体系根本不存在,涉及到生死的事,从来都不简单。


四月初,我写下了一篇“人多&钱少”的回国感受,没想到,这次去医院又再次体会了什么是“人多&钱少”。

只是,这另一种“人多&钱少”,更让人无奈。生病与否,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事,而为了生命,付出多少都值得。

相关文章

  • 2018回国感受之二:到了医院,才知道钱少

    这些年,我没在国内看过病,听说国内的医保日益完善,覆盖率高,不过我从未亲身体验过。 没有人想去医院,除非不得已。在...

  • 到了医院🏥才知道

    大家好,我是雄英,今天聊“到了医院才知道”的话题。 人生最贵一张床,就是病床,千万可别上错了床。 ...

  • 2018回国感受:人多&钱少

    在新西兰的时候,偶尔会觉得冷清,平日购物中心6点就关门了,能逛的只有超市。而在国内,6点钟人们还在下班的途中,没开...

  • 我眼中的重庆女人

    “到了北京才知道官小,到了广州才知道钱少,到了重庆才后悔结婚太早……”这是很多年前流行的顺口溜。“重庆美女”,那曾...

  • 为什么四川重庆有那么多美女?

    关于重庆幺妹的评说实在太多,经典的说法是:到了北京才知道官小;到了深圳才知道钱少;到了重庆才知道结婚早! 滑稽的是...

  • 那些到了医院才知道的事~

    微博热搜上有一个话题——“到了医院才知道的事”,瞬间就被正破防了。 有人说:到医院才知道,有人连20块前的药都舍不...

  • 到了医院别讲钱

    人们常说:“ 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作为一个普通人,往往是既没钱,又生病。苦不堪言。 上段时间因为流感,引发的...

  • 博你一笑

    到了北京,知道自己官小; 到了东北,知道自己胆小; 到了上海,知道自己穿得不好; 到了深圳,知道自己钱少; 到了海...

  • 健康体检与医院体检的区别!

    多数人做健康体检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医院,可总觉得去了医院,不仅钱没少花,还要感受医院冰冷的氛围,更别提什么贴...

  • 当我谈死亡时我谈些什么

    有人说年轻人应该去三个地方:医院、殡仪馆和监狱。到了医院,才知道健康重要;到了殡仪馆,才觉得活着美好;到了监狱,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回国感受之二:到了医院,才知道钱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mp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