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可以祛魅,思想不能走远

作者: 河东西 | 来源:发表于2016-07-14 23:07 被阅读265次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六神磊磊公号推了一篇文章《如果马尔克斯坐在我面前》,谈的是在这个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写作者的困惑,或者更直接一点,写作者的悲哀!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开公众号,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

有人欢呼,文字的祛魅。

的确,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文字只能印在纸面上。

无论是报纸还是书籍 ,都带有一种天生的神圣感。能在把文字变成铅字的人,还是少数。

觉得大多数人,都只能带着敬仰的心态去阅读。

写作者和阅读者,像是两个世界,隔着薄薄的纸页,对话交流。

而互联网的诞生,BBS论坛、博客等,第一次在虚拟空间为普通人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字世界的窗。

随着闪烁的光标跳动,以标准字体呈现在电脑屏幕的光点,让写作从小众的雅事变成了大众的狂欢。

从博客时代,到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网络技术为写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表达空间。

同时,这种表达也因为没有把关人,而变成一种自由市场上无序的交易。每个人都有表达的自由,每个人也都有选择关注的自由。

文字不再垄断于具有刊号的报纸、杂志和书籍。很多网络小说,无需实体化照样赚的盆满钵满。

自由市场会通过看不见的手,逐步形成自身的秩序。

那些公众号里的大V、KOL,成为写作自由市场里的寡头。而机构中的文字生产者,却在一片哀鸣之中,坐等黄昏的到来。

当我的微信中,每天无数大号推动的红点闪烁时,我却惶然不已,尽管每天都在屏读鲸吞无数文字,却离沉浸式的阅读感觉越来越远。

当写作被“内容创业”所替代,当资本开始入侵文字,当所有的内容,从一开始都是为了最后的资本表达,我们是否已经被绑架?

现在有很多大号,无论开始多么一本正经地写文字,最后,神转折一下蹦入眼球的广告,总让我感到前面的文字不过是广告的奴仆。

当一个公众号的运营,从头到脚都是为了商业利益,里面的文字,又怎能不被资本左右。

文字,从神坛被拉下祛魅,却又一下子跌入了资本的泥沼,那里面无数声色犬马,迷醉者写作者的心智。

当然,不是说写作者不需要钱,我绝不反对写作者凭借写作赚钱。

我只是反感,写作者把文字和钱紧紧地拴在一起。

在内容创业的浪潮里,有多少人是受到内心的感召,而从事写作?又有多少人是被一条广告20、30万的利润所吸引投身其中的?

多少人躲在匿名的马甲下,做着写出爆款、一夜爆红的美梦。

无数瞬间爆红的文章,告诉我们,标题一定要吸引眼球,最好有点污。内容一定要吐众人之槽,观点一定要直接,不要拐弯抹角,因为这是一个快餐的时代。

当日更变成维持曝光量的出路,当写作者变成流水线上的工人,当点击率决定一切的时候,文字的生产速度越快,保质期越短。

文章如潮水般,一浪接着一浪,让人目不暇接、让人消化不良。

有很多次,我在写作时想起一个曾看到的观点,却根本无法从每天更新的上百个公众号中把它找出来。

我在文字中迷失了自己,更为恐怖的是,大量的快速阅读,让我深度阅读的能力开始下降。

我们每天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在那些无效的信息上,那些“不转不是中国人”“那些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愤怒的口号和意淫的文章,那些说着似是而非的道理,讲着不痛不痒故事的文字,看了如何,不看又如何?

当我们写作时我们在写些什么?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

村上春树曾是一个小店主,却在三十岁的时候决定开始写小说。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告诉他“现在,我大概能写出个像样的东西来。”

于是,动手写作,以处女作《且听风吟》夺得文学杂志新人奖。

一边写作,一边经营店铺。当时,村上开店的收入远高于当小说家的收入,他并没有指望靠写作赚得多少金钱。

而那种“渴望写出一部气势恢宏、内容坚实的小说,这种心情却越来越强烈。”让他决定专职写作。

如果村上春树是带着渴望金钱的态度去写作,恐怕,未必能够写出多么高明的作品。

当然,你可以举个反例,比如,斯蒂芬金不就是因为经济窘迫,以写作作为贴补家用的手段,结果写成了作家里的亿万富翁。

可是,你要看到,无论是否为了金钱,斯蒂芬金对写作的虔诚,是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的。

在《写作这回事》中,斯蒂芬金着重强调:“绝不能轻易在一张白纸上写作。”

尽管早年生活穷困,但是他对写作始终怀着绅士般的优雅,不像现在很多写作者,吃相难看。

也许有人说,我就是爱钱,我就是要凭写作挣钱,只要能圈粉,能挣到钱才是王道。

对于这些人,没什么好说的,他们已经是生意人了。

我总认为,作为一个写作者,即便不能做社会的良心,也决不能堕落得没有底线。

要站着赚钱,跪着写出的文字很粗鄙。

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文字祛魅的第一个受害者,就是思想。

人很脆弱,人和其他动物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人有思想。

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

在无数鸡汤、吐槽、励志、养生的文字中,思想变得寸步难行。

你怎么能指望在快餐中吃出满汉全席的滋味呢?

于是,很多人开始突围,希望做出更有品质的内容。

比如通过付费订阅,做专业的自媒体,写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文字。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是有限的。

在文字构成的意义碎片的海洋中,觉醒的人,一定会去寻找那隐藏的冰山。

六神磊磊这篇文章,是一篇觉醒者的宣言。

不管是刚刚开始写作的人,还是已经呼风唤雨的写作者,在写作的高峰前,都需要有敬畏的心。

你可以用趣味解构严肃,但不能消解意义、远离思想。

你可以用文字解决生存问题,但不能用读者交换金钱。

一个真正的、纯粹的写作者,一定有自己的初心。

好吧,我要用最近比较火的一句话了——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ps:将近10天没有动笔,工作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突然有些怀疑自己究竟在写些什么?究竟要写些什么?看到六神磊磊这篇文章,好像若有所悟。写下这篇文章,算是对自己思考的一个总结。

相关文章

  • 文字可以祛魅,思想不能走远

    今天六神磊磊公号推了一篇文章《如果马尔克斯坐在我面前》,谈的是在这个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写作者的困惑,或者更直接...

  • 祛魅

    今天听到一个新词“祛魅”,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马克思.韦伯提出的,也可以叫做“世界的祛魅”,这个词字面的...

  • 祛魅何为魅

    祛魅不是连接的问题,是主动权的问题。并不是什么神秘事物都是可以“祛”的“魅”。现代人眼中也有很多神秘事物,比如暗物...

  • 祛魅

    韦伯被人引用最多的一个术语,叫做“世界的祛魅”。 祛魅意味着什么呢?简单说就是用理性的力量驱散了神秘的魅惑。马克思...

  • 祛魅

    今天又发生了一起名人PC事件,直教人呼无可奈何。我写此事,并非为了蹭热度,也非为了立时翻脸,站在道德高地批判他,而...

  • 语文教育与思想祛魅

    常州金坛,一个五年级花样女孩,因一篇作文的修改,选择爬过栏杆,从教学楼跳下,最终香消玉殒,很多人为之叹息、扼腕。我...

  • 韦伯,人类的梦醒时分是祛魅——伟大的思想4

    先说“祛魅”是什么意思?这是韦伯被人引用最多的一个术语,叫做“世界的祛魅”(德语Entzauberung,英语di...

  • 我们的世俗

    借用西方人对的宗教的信的迷魅和现代颠簸的对宗教的不信的祛魅,上帝之城和世俗之世的对立。我们目前的世俗思想,1.新道...

  • 石山子木屋:经典小说“祛魅”与“复活”之《水浒猎人2》

    石山子木屋:经典小说“祛魅”与“复活”之《水浒猎人2》 每周一书:经典小说“祛魅”与“复活”之《水浒猎人2》 原创...

  • 盐-祛魅

    一个考了4年才考上大学的美术生,在时代的裹挟下在梦想路上踉踉跄跄,因为没有亲人,资助他的是他买画笔的百货大楼上班的...

网友评论

  • 新白听雨:我一直觉得文学就是高贵的,深刻的,否则没有资格称为文章,只能算作排列文字。
  • 苏城花落:图片来自电影《成为简奥斯汀》,你让我想到了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他每天都是在下班后,搜集资料,写文章,他写那套书用了很久。
    现在的很多文章内容,有很强的娱乐性质,满足观众内心对文章内容的期待,似乎不能再叫做文学创造,只能叫写文章了吧。
    河东西:@寒山秋浦月 谢谢您的评价,每个在业余写作的人,都是在探求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性。愿你我都能在探寻的过程中找到灵魂的皈依。

本文标题:文字可以祛魅,思想不能走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ty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