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是二字打头的年纪了,有个八岁的亲妹妹。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儿童节送给她一份欢喜的礼物做了几天攻略,当我在各种APP搜儿童节送什么礼物时,相似的问题总是:儿童节送女友什么礼物好?回想了一圈身边这群自称老阿姨、小叔叔的小姐姐小哥哥们,确实,儿童节一个个都没能按耐住内心的激动,发着各种各样骚气蓬勃的动态嚷嚷着要过儿童节。
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幼儿园和小学的那几年儿童节怎么能过得够。那时候近视的同学还不多,大家眉眼弯弯眸子清澈,笑起来简单都好看。一过节爸爸妈妈老师小伙伴聚齐一大群,在各种期待与关爱的目光下或表演节目或做游戏,小小的世界里满是999的纯快乐。然而,时间是一把割去记忆的小刀,年岁越大经历得越多关于很早以前的记忆也退却得越多,我现在已经记不起我曾经是怎样过的那些个儿童节了,但那些纯粹的快乐让我不停的追寻着。只是有太多的压力和琐事把这份童趣尘封,当儿童节来临时,这种久违的情愫一下子就被释放出来。回味一下这种久违的纯真,谁说一定是孩子的特权?
我知道有一部分大人又开始一脸严肃地科普百科:你知道儿童节是怎么来的吗?
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最后总结陈词;儿童节根本不是你们这些人用来嘻哈娱乐皮一下寻开心的。
可我想说,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之所以把6月1日定名为“国际儿童节”,而非“法西斯侵略战争死难儿童公祭日”也是想让孩子们在这一天记住的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而非世界的血腥与罪恶。在我还过儿童节的年纪,我并不知道儿童节是个如此令人沉痛的日子,我的老师和家长也没有提及。后来我自己知道了,也没有打算把这一知识告诉正在过儿童节的妹妹。我希望她的儿童节里有的永远是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演出服和小伙伴的笑脸,有的只是爱和美好。她渐渐长大总有一天会知道儿童节的来历,没关系,晚一点不耽误什么。
她上幼儿园那年,我去接她放学,她拉着我的手,在一堆玩耍的孩子中指着一个男孩子说那是她男朋友,要我给他们拍张合照。那段时间,妹妹也拉了接她的爸爸妈妈看她的男朋友,给她和小男孩拍合照。她要是早上睡懒觉不起床就说那个小男孩的名字,你再不上学X找不到你做游戏了怎么办?妹妹就一定会起床。甚至有次她感冒发烧,请了一周假,第三天状态好些了一定要回学校上课,因为要和X一起玩游戏。问到喜欢这个男孩子什么,妹妹说他长得好看。果然,两个好看的人站在一起还是很配的,我认真给他们拍了合照,希望她长大能记得这个漂亮的小男孩。
小时候说喜欢就是喜欢,清澈也清脆。哪像现在,长大之后的情爱都牵扯太多,就连是否公开去撩都要思来想去,年纪越大越不敢轻易开始一段感情。小心翼翼地恋爱一段时间时机足够成熟才敢告诉家人脱单了。如果只说喜欢对方长得漂亮,就会被认为颜控、肤浅,而对方也会因为你没有发觉出她有趣的灵魂而担心容颜迟暮你会离开而拒绝你。
说到底,我们过儿童节不就是重拾一下当年的孩子气吗?孩子长大了难道就不是孩子了吗?都说成长是一种改变,其实哪有什么改变,从摇篮到坟墓我们一直都是我们自己。只是把单纯和耿直的一面慢慢打压,细细尘封,再打磨出一张面面俱到,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外衣加身行走于红尘。如果足够幸运,被一个爱你的人当宝宝宠着。
可在这个俗世里打拼的大多数男男女女,谁不是一腔孤勇地在奋斗? 有人生来锦衣玉食,享受着岁月静好;有人加班加点负重前行,感叹幸福的姗姗来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各怀心事,周而复始。过完这天儿童节,再继续做回大人在各在的岗位忙碌奋斗着。电影《熔炉》里徐有真给仁浩写的邮件里说,“我们如此努力奋战,并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还想过儿童节就说明骨子里对生活的那份纯真和热泪盈眶还没有走远,还保持对这个世界最本真的执着与好奇,这是我们对世界、对生活的爱的方式之一。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别了,少年也不要了。我愿你归来,仍是个儿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