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经常劝我们多生一个的时候说的话是:多养个娃就是多双筷子的事。
当然了他们说的可不止这一句谬论,这里我只对这一句歪理展开反驳。
我一家三口,老公上班一天在家吃早晚两餐,晚上因为回来都七点多,所以额外给他做饭,经常性就吃的比较简单了;孩子早中餐奶奶管,晚上回来和我一起吃;我在家休病假,一天三顿皆在家。
今天去买菜,买的东西分别有:
钱大妈:一颗洋葱,一盒进口红提,一颗西兰花,共24.82;
蔬菜家园:一个杏鲍菇,三个红薯,一把菜心,一块瘦肉,共20;
四季海鲜:7只虾,300g花甲,共25;
美团:三根胡萝卜,一盒老豆腐,小葱50g,2只土鸡腿,250g排骨,2斤土豆,1斤小番茄,100g金针菇,共40.49

因为冰箱就剩下一颗大葱了,所以今天补给的多一些,今天共花费110多块。这些食材,我们一家三口可以管三天。
买排骨和鸡这种大菜,我一般不敢去市场,一买就是一两百的,以现在能力简直是肉疼。
我不是计算小天才,也没有加入一些社区团购组织,之前加过一些,便宜是便宜但质量都不怎么好,所以有更便宜的买菜地方我尚且不知。
如果我家公家婆和我们一起吃喝,那将要是双倍价格的食材才能管三天,因为他们都挺能吃。
还好我家娃都一年级了,并不需要特意给她做些小儿吃食的情况下。
试想如果再多一个娃,小时候的奶粉,辅食等3岁前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即使长大后,也是一个成年劳动力的饭量,这些都是要花钱的,我说的还仅仅是吃喝拉撒,别的教育等方面不在本篇讨论范围。
也许很多人说,好多小朋友吃饭都不多,我真的不是吹,我家闺女,每顿饭的量抵得上爸爸了。我家闺女也不负重望,从小就没有瘦过。

记得三岁去幼儿园小班的第一天,老师给所有小朋友各盛一小杯牛奶,别家娃儿还没动嘴的时候,我家娃端起杯子一口喝完了,然后就望着别人,她爸当时在窗户边看着都要笑喷了。
吃的多,吸收也好,这就是我家的娃。所以我不信,再生一个,会是个不喜欢吃饭的仔。
当然了孩子们大多都挑食,如果只是小炒,那孩子基本上就是把肉挑出来完事,所以我会把胡萝卜木耳粉丝等蔬菜放一起包饺子,每次孩子能吃15个。
说了自家孩子能吃的事,主要是想说明,真的不是多口饭的事,你养一个就花费巨大,凭啥再养一个就只是多口饭的事?这又不是养猪。
前几天我看见那个三胎的同事她发的朋友圈,正值520了嘛,她发了孩子感恩妈妈的视频,我也真是奇怪了,当初她生娃的动机就是因为有两个儿子,她认为儿子长大后不孝顺必须要生个女儿。理由真是奇葩,她已经预支了她娃以后的付出。这种父母可恶之极,这种家庭的孩子也很可悲。
你抱着多养个娃只多口饭的心思,却想跟买彩票一样,一个刮不出,再来一票多份期待提高中奖机率的心理,不觉得天方夜谭吗?然而这都不算啥,其实心里早规划好了老了让孩子如何分工孝顺的计划;不想花同等精力、物力、财力,就来用这种话实现自我欺骗,完成自我救赎,说实话,用保险界的说法,这就是骗保。
其实跟你说这话的人,大部分实际都与她们说的大相径庭,但是这不耽误他们来忽悠别人,我也不明白为啥,他们往往用信誓旦旦的语气和你述说,仿佛你不认可她们的观点你就是傻瓜。
其实我意有所指,我就是指上一代,这一代的中国妇女,真的要改一下你们的恶习,要把自己从哲学家的位置上降下来,本就是泥巴腿子,还愣要装成穿了灰色丝袜。
好了,吐嘈完她们,我来说说我的观点。
多养一个娃,成本肯定会降,这是一定,这是因为有了老大的经验,在花钱置办所需物件上,是可以避坑,只买有用的,更实惠的。
闺女4岁的时候,我家里有个房间,堆满了她的各类小车车和玩具,奶奶带出去,看见别人的小车车,就非要我们买指定款,哪怕自己的豪华玛莎拉蒂再粉嫩,也不玩。而通常所有玩具它的使用期只有三天不到;纸尿布换了五六种,有些买来用过不好的,直接就大半包浪费了;各类婴儿早教书籍,早教机等应有尽有;自行车就有三辆。更别提衣服和鞋子了,每年收拾二大包衣服鞋子送给堂妹家小孩。
如果有二胎,玩具会留着,衣服会留着,用了或用不完的东西也都会着,你就算是之前没计划,都没留下,重新买,你也会筛选出所需的,好的,买的少且都是精华,这些全是一胎时花钱踩出来的脚印,钱是会少花,但总还是要花的,一胎该有的,二胎一个也不能少。
又或许,你在一胎身上试验的各种早教,觉得是花了冤枉钱,那么二胎你会规避这类劳民伤财的项目,这又省了一大笔。都是普通人,别想着自己孩子是潜在的爱因斯坦或谢尔顿。
一胎当时为了学习,买的一堆练习册和字帖,二胎正好用上。这笔钱又省了。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钱是会省一些,但说实话,孩子在上一年级之前,吃喝用度,你就是铺张浪费普通家庭你能花多少钱,主要是一年级到成年,这花费,你是多口饭能解决的?你是经验积累能解决的?
但是,这并不是说不能生多,我的认知范围内,如果身体允许,家庭条件尚可,多生几个好,本身嘛,一胎也就是那样养,多几个,自己裤腰带勒紧点,然后再拼命一点工作,生活上再精打细算一些,实际日子过的挺好,多个孩子的欢声笔语是独生子女家庭所不具备的。
我因为生病,慢性病,待痊愈不知何年,高龄产女太危险,可能这辈子就一个孩子了。孩子快八岁,早上穿衣服还要大人协助,你看着她那笨拙的样子,就忍不住要帮忙;去课外辅导班上课,辅导机构就在小区北门对面,上次孩子上课前拿了二十块钱说下课了要去店里买零食,结果下课半小时还未到家,我和爸爸连环call打过去,爸爸更是不停的催促,到门口了一个电话,到电梯了一个电话,到家门口一个电话这样追踪,生怕孩子遇到啥问题,虽然心里清楚不太可能;爸爸从早到晚只要见到孩子就要亲要抱,六七十斤的娃,爸爸还要经常抱起来逗她。
如果多一个孩子,情况则会不同,大大的不同,说真的,不管大家信不信,同样的事,不会再小心翼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