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怎样读书
我们是怎么向别人学习的呢?我们就如同小偷一样到人家里把除了厨房水槽之外的所有东西都搬走了——然后我们回过头去把厨房水槽也搬走了。我们就要用这样的精神去读一本书!
强力研读的第一个特点是:不好玩,而是用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非得把一本书给融会贯通以至于长在自己的大脑里不可。
强力研读的第二个特点是:用的时间很少。就如同在那种专门培养天才的最好的音乐学校里,孩子们每天真正练琴的时间绝对不超过2个小时一样。没人能长时间坚持那样的强度,而没有强度的训练还不如不练。要把精力充沛而又不受打扰的时间段留给最好的书。
强力研读的第三个特点是:不追求快。追求把一本书快速读完,就好像追求把一支曲子快速弹完一样,这不是练琴而是完成练琴任务。读书人的一个秘密就是,读得慢,吸收知识和增长内力的效率反而更高。
一本书应该被读两遍,而且只读两遍。
第一遍是正常通读,只要放松地欣赏作者的精妙思想和有趣故事即可。不要追求读的快,值得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下的书才是好书。在读第二遍的同时写下读书笔记。这时候就不要每个字都读了,书中作为例子的故事大可跳过,要专注于思想脉络。读一章记一章的笔记,直至读完。
强力研读的一个核心技术就是做读书笔记。
第二部分:怎样做读书笔记
笔记做好要写到可以取代原书的程度。
强力研读要求读书笔记必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清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它书或文章的联系。
读书笔记首先要清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让一本书从厚变薄,从具体的山川景色变成抽象的地图。只有当你跳出字里行间,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全章,它的脉络才变得清晰。看清楚以后不要抄作者的话,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脉络写出来,就好像画地图一样。
逻辑脉络之外,如果发现真正好的小故事——我们称之为“亮点”——那么就把这个故事也给写下来,甚至具体到细节。读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寻找能够刺激自己思维的那些亮点。我们在分析脉络的时候要忽略故事,分析完脉络再把故事带走。
高水平读书人看完的书上写满了批注。你可以写下自己对这件事的理解,对作者的质疑或肯定。更高级的批注则是写下自己因为看到这段文字而产生的灵感。也许你突然想到这解决了你之前一直关注的问题——尽管这个问题看似与此书无关;也许你想到书中思想的一个新的应用;也许你想到你可以把作者的理论往前推一步。
当你读过的书多到一定程度,你就会发现书与书之间是存在联系的。一个真正善于主动读书的人对这种联系是非常,非常敏感的。
如果你读得更多,你会感受到人类知识的进步。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在这本书里是这个手法,而过了几年之后有人另写一本书,把整个就抡给改变了。有时候你必须从几本书的几个不同结论中判断哪个是最靠谱的。有时候你会觉得他们说的其实都不对,只有你知道正确答案。到了这个层次,你已经根书的作者完全平等了。你甚至可以俯视他们,评判他们之间的高下,这时候你又应该怎么办?你写篇文章发出来!
好书之所以要读两遍,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些心得、灵感和联系。第一遍读是为了陷进去,第二遍是为了跳出来。
读书笔记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写作,是个人知识的延伸。它不是书评,不为了公开发表,你可以完全专注于意思,而不必关心文笔。笔记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
第三部分:怎样管理信息
有关信息管理,大概有两种错误的思想。一种是用大脑的记忆力,这个太落后了——人脑应该是用来想事的,不是用来记事儿的;另一种是强调搜索,指望什么信息都临时去网上找——这就太业余了。正确的做法,是使用一个外部系统,专门存储个人化的信息。
Evernote的三种功能:采集、合作和创造。第一个采集,看到任何可能有价值的信息,你都可以存储在Evernote里。采集的精神在于,有了高级管理工具,你就应该把任何可能有价值的东西都记录下来。记下来了,你就不用惦记它了。第二个合作,Evernote能直接把文章生成html文档,发给任何一个人,他在任何平台用浏览器直接就可以打开,而且所有文本格式都保留了。第三个创造,不成熟的想法先放着,慢慢积累,什么时候素材够了自己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动手。更高级的是,能通过可能是词汇匹配之类的算法,自动发现一条笔记的“相关内容”。这已经是在模拟人脑的思维!
第四部分:怎样做思维导图
如果你只是想做读书笔记或者会议摘要,用最朴实、厚道的 bullet points 是最好的办法,树状结构列举提纲,整理要点,完全没有必要画妖艳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根本就不是一个整理和记忆工具,他是一个思考工具。
认得短期工作记忆非常有限,每时每刻只能最多想四个东西。你只能想四个东西,可是做这件事需要同时考虑八个东西,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八个东西都写下来,摆在你面前帮助思考。思维导图,本质上就是思维的草稿图。
更高级的用法是用思维导图做决策和判断。如同开会一样,第一阶段是畅所欲言,谁有什么想法都提出来写下来;第二阶段是评估这些想法,发现不同想法之间的联系,把他们用线连接起来;第三阶段是形成决议:把讨论中淘汰掉的想法都划掉,剩下的分出主次和执行顺序,然后整理一下就可以照着做了。这三个阶段,其实就是从发散思维,到最后集体的集中思维的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这种决策方式才叫思维导图——为了引导思维而画张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