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亮剑》

前段时间心血来潮,再次想起来看看《亮剑》。本来想看电视剧呢,结果看了一两集之后,发现时间根本就不允许(家里有两个人需要哄着),就不在看了,想想再看看书吧。刚开始想看纸质版的,因为我一看电子版的就容易瞌睡,后来懒得去借了,就把手机里电子版的又翻了翻。
看电视剧和看书真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之前也看了有不下于十遍的电视剧,每次都是一口气最追完,其实并没有多少思考的时间,看后就是感觉过瘾。看书则不一样,脑海里面会脑补对应的画面,电子版和纸质版还是有区别的,电子版想的少,纸质版想多的。就如同看到野狼谷这一段,脑子总会联想出来这样的一个画面:
穿着单薄的李云龙部队,埋伏起来,准备围歼日军运输队,结果情报有误,埋伏的是日本关东军(日军最精锐的部队)。李云龙一狠心一咬牙,命令部队冲上去了…经过激烈的搏斗,以仅剩几十人的李云龙获胜。想想生死就在那一瞬间,对于李云龙的决定也是佩服之至(言语有限,具体画面可以脑补)。
其实这次看完以后在我脑海里面停留时间最长的画面,是李云龙自杀的那刹那间。《亮剑》前半部分看过以后觉得真的很过瘾,平民式英雄的画像在脑海里浮现,要是获得少将军衔以后下面没有了,就是一个圆满的结局。结果不是,李云龙和妻子双双自杀。后半部分看着不符合我个人的偏好,我是追求美好结果的,对于李云龙自杀的结果有点难以接受,或者说有点难受吧。
这样的人不屈服,或者说倔强、固执也未尝不可。我清晰的记着这样的一句话:子弹从我的头颅中穿过,会有白色的脑浆,冒着热气,子弹会撞到那面墙上,你可以捡起来看看,要是子弹弯曲的话,说明我的头骨比较硬。李云龙的头骨确实比较硬,因为穿过头颅的子弹确实是弯曲的。这样的场景,最近几天一直在我脑海里反复重现。
其实当李云龙决定要自杀的时候,他的搭档政委已经软了下去,不在固执的要批斗李云龙了,这个时候李云龙其实是可以借坡下驴的,但是他没有这样选择,而是依然决然的拿出了楚云飞赠送的那支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证明的自己的头骨确实比较“硬”。
从头回顾,思索一遍全文,李云龙这个人确实比较固执,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个人觉得),但是这样的偏执放在那个时候的历史环境中未尝不是很好适应环境、能生存下来的诀窍。
想想人,要是一直都能坚持一个正确的原则不动摇,真的很难。难在不一定能找对适合自己的原则;难在有了自己的原则不一定能一直坚持下去。
想想自己,之前给自己定了那么多要做的事情,做了没有?坚持了没有?想想刚毕业的时候给自己定目标,有点“大”或者说只是个目标而已。现在呢,自己再给制定目标的时候,越来越切合实际或者说越来越细致到具体的事情上了,我觉得这个可能也是一种成长吧。事情拆分细致,一点点的坚持,我要看看自己给自己制定新年的目标能坚持多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