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晨在公汽站我又遇见了老明,见面他依然客客气气,笑眯眯的。
这么早,你上班去呀?我问。
不是呀,我上班来转转,我们放假了,中午在口味堂吃团圆饭!他澹澹地说。
这么早吃团圆饭也太早了点,难道你们年底不计划生产了?
可不是,你知道,我们的产品是做出口贸易的,主要销往印度,可是现在印度国内疫情严重,所以我们的产品销路就大受影响了!
是呀,今年做那一行都不容易,我们公司跟你们的状况差不多,产品出口美国,疫情之下,一样大受了影响,现在库存积压了一百多吨,两三百万呢,没有相当的周转资金,哪个老板承担得了?估计只能内部挖潜,努力开发国内市场了。
你们总归要好一些,毕竟还在生产,不像我们早早放了假。他有些伤感地说。
都差不多的,天太热了,休息一下也好!我安慰他说。
我认识老明是在十几年前了,那年他从农村老家出来,来老厂上班。我只知道他是王顺的表弟,王顺一家都是老厂里的职工。他在老厂下属的泰华公司上班,老婆孩子也随他一起出来,安顿在厂区的宿舍楼里。他老婆是个百伶百俐的女人,先前在家里务农,后来学做餐馆的生意,餐馆生意不太好,她又开始在塑料车间里上班。
老明以前在外打工,学习模具制作,来老厂后他又只得从头学习操作工的知识。这项工作没什么太复杂的,主要是要细心、勤快。工作虽然脏点累点,但好歹比在农村务农强多了,至少每个月有工资发。然而老板为了节省开支,生产采用两班倒十二小时连轴转,这样下来,相对于每天八个小时的模式,一个月下来,整整多出了十五个班。事实上,员工们又不能得到相应的薪资报酬,与同类型企业相比,显得很不合理。直到两年前,这一饱受诟病的生产作息制度才得以更改,实行了三班两倒的制度。
天长日久,老明也成了老员工,属于老师傅了。尽管如此,老明觉得自己始终无法融入公司的主流圈子里,一些人老是看不起他,就因为他出身贫穷的农村。有一次与他一起上班的有个新来的女工,因为疏忽忘关了阀门,导致一批料全部跑掉,损失巨大。为这事,作为师傅的老明也受到了重罚,被罚款3000元,原因是他监管不力。
老明自觉理亏,生产上出了事故,作为当事人之一,他自然脱不了干系,理应受罚。可他又觉得,这个处罚实在太重了,让人难以承受。类似的事件过去也曾发生,但基于肇事者特殊的身份,最终得到了宽大处理,大事化小,不了了之。老明想不通,事情推到自己身上,怎么就活该自个儿倒霉呢?这不是看菜下碟儿,欺负人么?然而出门在外打工,得到这份工作并不容易,这一次能够保住饭碗已经是不错了。老明虽然郁闷,可到底也无可奈何。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我问老明现在停产工人是否还有生活费。老明说,有的,每个月800块钱吧!唐仁来了后,这个制度又有了些修改,规定如果两个月内就开始复工的,工人可以每月领到1500元钱。应该说唐仁这一点还是做得不错的!
唐仁原先是老厂的书记,现在在泰华公司担任老总,与老明是一个镇上的人,言谈间提及他的名字,老明显得有些亲热。
如今老明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儿女们也都大了,早已成家立业,老明也算是了无牵挂了。老明计划再干几年,在退休之前攒够一笔钱,将来他也可到全国各地去走走看看,好好旅游一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