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期辩论性质的节目。有人说,“心里全是苦苦的人,得多少甜才能填满。”另一人说道,“你错了,心里特别苦的人,一点点甜就能被填满”。
我们对于一个人或是一个行业往往容易存在先入为主式的偏见。偏见大都来源于业内“丑闻”和劣迹,却几乎没有真实经历和体会。这两天的经历,让我心生感慨。
因为租房,认识房产中介阿亮。
我提前到达约好地点,远远地看到西装革履的他走过来。中等个子,瘦削的身材,他没看到我,点一支烟打发时间。
签合同的时候,他蹲在茶几旁填写协议内容,好几页纸,填完花了二十多分钟。我让他坐在我的旁边写,他说不用,一会儿就好。等起身的时候,明显是腿麻了,有些踉跄。
付完中介费,我以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到此为止。没想到他却又继续提供“售后”服务。
先是跟房东联系补缴所欠水电各种费用,免得让我吃亏。搬家的当天,他又赶过来,忙于修理厨房的灯和燃气,联系房东更换有些破损的玻璃等等琐事,甚至跑去楼下的超市买厨房用的电池...
厨房的灯必须要找专业的人士来修理,我说自己可以找人,他说修完后将费用告诉他,他让房东报销。所有的事情处理妥当,离开时,他告诉我有什么事随时联系,并将他在附近的住址告诉了我。
完全超出我的预料。
印象中的中介,难道不应该是能说会道,会隐瞒一些不利于签单的事项,拿钱就不见人的形象么?其实,我没有接触过这种形象的中介。所谓的印象都来源于听说和影视剧。
当我看到阿亮认真查看燃气的模样,有种恍惚的错觉。也许是一个人生活得太久,这所谓的家中,除了自己,没有人,更何况是陌生人给予帮助。让我顿时有种想要卸下强悍的外表,回归洗手作羹汤的主妇的错觉。
自己与生活处于互相制衡的状态。
有时候内里溃不成军,像受伤的小兽,只能默默蜷缩在角落里,连发出哀嚎的力量和勇气都消失殆尽。
有时候阴霾中,一束阳光无意中拂过,照射着隐隐的伤口,带来一丝短暂的抚慰。有时候,被动接受到别人给予的一颗糖,不免要掉下眼泪,因为这一点甜,是难得又珍贵的善意。让习惯于表面冷漠,内心平和的我,窥探到易碎又美好的幸福。
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谈论的话题转移到生老病死。谈到年迈的母亲去世前的病痛,谈到年轻的孩子不知节俭,谈到生前身后事。
他们都到了退休的年纪,人生已过大半,无需过多道理,自己的切身体会就是箴言。活着的时候就好好活着,到了最后尽可能不遭受病痛和过度医疗的折磨,就行了。虽然我与她们不是同龄人,但彼此有着相同的价值观。
在人生的有限过程中,能够在心中留有印象的,回想起来令人心动的,其实也就是那些瞬间。那些爱、感动、善意、温暖所带来的一点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