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 - 2 - 鹿非;本周主题:生活随感
1. 素材积累
(1)写作素材
“我现在的同事跟我分享了一个故事:她在研一的时候有一次听哲学课,下面学生都昏昏欲睡的时候,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你们中绝大部分人都在浪费时间,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里。当时她一下子醒了,突然意识到自己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读这个硕士,所以她很快就放弃了学位,选择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
摘自一席演讲:理解了遗传,你可能会在那些自己怎么做也做不好的事情上原谅自己 | 郭婷婷
(2)写作灵感
“正中靶心,箭离弦。” & 一点对于过去选择的小想法
(3)写作感悟
论:元认知的重要性😭
2. 每日一文
生活有时候是很好玩的:你因为好奇心点开了某个网页,想要了解更多与基因相关的知识。结果,听完整个演讲,你发现主讲人提供的那些信息有很多是你之前就已经知道且熟悉的,而恰恰,开头铺垫里那个看似与主题相关度不大的故事,一下子戳中了你的神经。
在一节众人昏昏欲睡的哲学课上,那老师说:“你们中绝大部分人都在浪费时间,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里。”
想起阿詹老师在《奇葩说》里介绍自己时说的话:“我就是一个,从一个博士学位上辍学,又紧接着投身于下一个博士学位,注定要成为一个女博士的人。”
玉泉离省图很近,刚搬过去的时候对它充满了好感与好奇。于是有个周末居然就真的起了大早,坐在报告厅里听一位学者讲人文知识。主题是什么早就忘了,只记得他从鲁迅的两棵枣树说起,讲到但丁,又引逗大家尽己所能地去描绘飞驰而过的箭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意料之中,我们给出的描述大多极其贫乏且缺少新意。于是那老师便极为得意地给出了他所认为的最好的答案,形容神所射出的箭:正中靶心,箭离弦——场景的刻画犹如电影里的蒙太奇。
事情过去了很多年,我还一直记着他当时对两棵枣树与神之箭的解析。今天偶然在一席看到了这个演讲,离弦之箭的画面忽然又浮上来。想想自己过去所走的弯路,似乎常常都是因为在射箭之前,从未认真地审视过那个标靶(😭不懂亦不会用终极三问的傻子),却又总在箭落靶心之后,一本正经地合理化自己的错误选择。所以,即使中了靶心又有什么用呢?这是在那条错误的路上又继续多走了很多步罢了。
╮(╯_╰)╭ 凡人无法跟上神的速度,所以只能在他的箭正中靶心之后才猛然发现神之手早已完成了完成了拔箭射箭收弓的动作。因为认知能力的不足,随着大流做完那些看起来似乎极为正确的选择,无知无觉,才在其后真的过上那种生活的时候,惊觉自己已然挖了一个大坑且洋洋得意自以为是地跳下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