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中,很多人都选择外出旅游。
有位朋友去看了乐山大佛,听导游讲了有关大佛“闭眼显灵”的稀奇故事,并告知了我:
1959-1961大饥荒期间,面对饿殍浮江,大佛不忍见此惨景,在一夜之间突然闭眼。1976年,毛、朱、周三元首俱陨,唐山大震死伤数十万人,大佛怨天不仁,面含愠色,并闭眼流泪。
我起初并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不着边际的传闻,但还是找了些资料来看。
我了解到,不久之前,乐山大佛刚经历过一次长达半年的修缮,直到4月初才“出关”。关于这件事,网上还有一部宣传片。
短片中,一个画面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张60年代的老照片,乐山大佛竟然闭了眼睛!
看样子,这些传闻并非子虚乌有。这尊“中国最大的石佛”确实很不简单!
乐山大佛所在的凌云山,乃是三江水口,也就是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之地。
凌云山之南,有一座乌尤山,山上有座乌尤寺,寺里有个乌尤殿,供奉着一尊乌尤菩萨。
乌尤菩萨,面目威严如凶神恶煞,因其口吐火焰,面上火燃,亦称焰口鬼王,面然鬼王。但难以想象的是,这么一尊面露凶相的鬼王,竟然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佛经记载,观音菩萨曾示现成面然鬼王,对佛陀的弟子阿难说:“你三天之后也会变成这样,除非你施食给鬼道众生,命运才能改变。”
阿难赶紧回去请教佛陀,佛陀便指导他“陀罗尼施食法”——现在寺院中十分常见的施放焰口法会(目的是超度恶鬼、追荐亡者)正是来源于此。
可以说,面然大士就是鬼道的首领、鬼王。他所出现的地方,必然是遍地孤魂。
乌尤山下,三江汇流,江水如万马奔腾,吼声震天。可以想见,船毁人亡的事情一定不少发生。这里的孤魂,多是乘船到此,不幸船翻罹难的旅人过客。
苏轼所撰的《焰口召请文》中,正有招请“他乡客旅”一段:
一心召请,他乡客旅之孤魂等众:
江湖羁旅,南北经商,
图财万里游行,积货千金贸易
风波不测,身膏鱼腹之中;
途路难防。命丧羊肠之险
呜呼!
滞魄北随去黯黯,客魂东逐水悠悠!
古佛临流都坐断
乐山大佛之建立,正是为了以无边的佛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
大唐开元初年,有一位通海禅师在山上结庐修行。他不忍见三江水肆虐,发愿要在这里凿山建佛,于是募化四方,筹集人力财力。
后历时约九十年,经三代人之手,大佛才告完成。
自此,乐山大佛暴露在天地间,已有800多年。大佛通高71米,可谓山佛一体。在乐山,有一个说法:所有建筑的高度,不能超过大佛,所谓“矮佛三分,也就敬佛三分”。
值得注意的,是乐山大佛所采取的坐姿。
一般的佛像采取,大都采取“结跏趺(jiā fū)式”的坐姿,也就是平常所见的“双盘”或“单盘”。互交二足,将右脚盘放于左腿上,左脚盘放于右腿上,叫做“全跏趺坐”(双盘);若只有一足盘放在上,则叫做“半跏趺坐”(单盘)。
在诸种坐法中,结跏趺坐最安稳而不易疲倦,故被使用最多。
但乐山大佛双脚自然下垂,倚坐在山体之前——这比趺坐或立姿更为稳固。
如果取结跏趺坐,佛身与双腿离水太近,给人以三江激流冲击佛体的不安全感;而采取立姿的话,佛身则势必比现在的纤细一些,镇压狂潮的气势大大减弱。
唯有倚坐之姿,形成上小下大的塔式结构,才有安然稳固的感觉,带给行船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真正是: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镇水平涛手段多
三江汇流之处,镇水平涛,并非自乐山大佛始。
大佛南边的乌尤山,实际上是一座“离堆山”。所谓离堆,即“离山之堆”,是因山脊断裂而形成的水中孤岛。
中国最著名的一处离堆,在都江堰宝瓶口,相传是战国时期的水利专家李冰的杰作。
这处离堆对宝瓶口的水量控制,起到很大的作用,能使成都平原,既得灌溉之利,又无水涝之忧。所以,古人有“李冰离堆如底柱”之誉。
此前我们之分析成都风水的文章中说到,都江堰宝瓶口,正是成都水系的天门。而其地户,则是乐山三江口。有很多人相信,李冰在修建都江堰的同时,还在这里开凿了乌尤山离堆,以减杀水势。
大渡河、青衣江水奔流而下,至凌云山下与岷江水汇合,到百米之外的乌尤山离堆,主流顺岷江主河道而下,支流进入分洪道,绕过乌尤山后再汇入岷江。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乐山三江口,早有一尊巨型睡佛镇在这里,不知始于何时。而后来的乐山大佛,不过只是“佛中之佛”。
对这尊巨型睡佛,乐山大佛景区官网上是这样描述的:
形态逼真的佛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和东岩联禁而成,南北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头南足北仰卧在三江之滨。巨型睡佛之“佛头”最为惟妙惟肖,乌尤山为“佛头”,景云亭如同“睫毛”,山顶树冠各为“额、鼻、唇、颌”,富有神采;凌云山栖鸾、集凤两峰为“佛胸”,灵宝峰是其“腹和大腿”,就日峰是其“小腿”,东岩南坡则为其“脚”……乐山大佛正好端坐在“巨型睡佛”腋部的深坳处,似乎正好应验了唐代雕佛者寓意的“心即是佛”和古代民间“圣人出于腋下”之说,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
不过,所谓睡佛,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才被提出。而且,这很可能是为发展旅游计的一个噱头。
佛教之中,虽有卧佛之说,但姿势很有讲究。《宝梁经》云:
仰卧,是修罗卧;覆卧,是饿鬼卧;左胁,是贪欲人卧;右胁,是出家人卧。
只有“右胁卧”,即右侧卧躺(并且左腿压右腿,右手曲枕头下,左手放身体左侧)才是如法的卧姿。这在佛教中,名为“吉祥卧”。
佛陀在涅槃时,就是这一姿势。我们在寺院中见到的卧佛像,也可叫做“释迦牟尼涅槃像”。
所以,乐山三江口的巨型睡佛之说,并不靠谱。更糟糕的是,自睡佛之说流传,世人纷纷笑称凌云山灵宝峰上的灵宝塔,是睡佛的阳物,实在有亵渎之嫌。
不爱笑的弥勒佛
要问乐山大佛是一尊什么佛,很多人不一定答得上来,或说,这不是如来佛祖吗?
乐山大佛的全称,叫做“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也就是说,这是一尊弥勒佛。
不过,弥勒佛难道不是大腹便便、笑容满面的样子吗?
其实,我们所熟悉的大肚弥勒佛形象,直到五代以后才陆续出现。因为人们相信,五代时后梁高僧契此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后来的人便依照他的形象造弥勒佛像。
弥勒本是一位大菩萨,所以,很多古印度和中国早期的弥勒造像,都是采取菩萨的形象。
但从北魏开始,弥勒下生信仰开始流行起来。所谓“下生”,就是指经过56亿年后,弥勒将降生人间,修道成佛,度化世人。所以,弥勒也被称为“未来佛”,他既是菩萨,也是佛。我们在拜弥勒的时候,常礼赞称颂他的佛号为“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就跟拜阿弥陀佛时口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一个道理。
随着弥勒下生信仰的流行,很多弥勒“佛”的造像产生了,其特征很多借鉴自释迦牟尼佛像。
在宗教之外,弥勒下生信仰,也给中国历史增添了一抹诡异的色彩。
历史上,每到改朝换代、风云变幻之际,总有人会打着“弥勒出世”的旗号出来搞事:
北魏时,冀州的法庆自命“新佛”,发起“大乘教起义”。他提倡杀人,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者为十住菩萨。隋朝,河北的宋子贤,自称是弥勒出世,打出替天行道的牌子,每日集众上千人,揭发官府黑暗,聚众而反。元朝末年,韩山童领导起义,以白莲教的名义,大力宣扬“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后来,朱元璋接过大旗,并夺取天下,便以“明”为国号。
以上这些,都与邪教有关。中国古代的邪教,常常借道儒、释、道三教,阐发自己的教义,似是而非,迷惑性极强,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类情况,似乎永远不能扑灭。而尚未出世,显得颇为神秘的弥勒佛,自然是首当其冲。
要说历史上最著名的“弥勒转世之人”,还得是女皇武则天。
公元689年7月,唐代和尚将义等10人造《大云经疏》,称武则天是弥勒下生。随后便有大臣上表称则天为弥勒佛。武则天听之大喜,同年便称帝,改国号为周,篡权换朝。
武则天对佛教发展影响深远。
她支持译经并亲自作序。她撰写的《开经偈》(念经前所念诵的四句偈语)历千百年不衰,至今仍传诵不绝: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武则天还广为建寺造像。据传,龙门石窟里最著名的卢舍那佛,就是依照她的面貌雕琢而成的。
而武则天之崇信弥勒,其影响更是流布民间。在她的统治时期,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这正是乐山大佛为弥勒佛的原因。大佛修造于公元713年,距离武则天的时代,还不到20年。
诸佛落泪为哪般
唐代的弥勒佛形象,尚不是笑容可掬的。若大佛真是这般模样,闭眼流泪之事恐怕无从谈起了。毕竟,一尊既悲又喜的弥勒佛,是难以想象的。
佛像流泪之事,在全球范围内,还有不少:
2011年3月11日,举世震惊的的9.0级大地震于日本东海岸发生,大地震引发了惊天大海啸。一时间,日本东海岸的几座城市瞬间陷入水与火的炼狱,并引发核电站泄露,死伤人数超过2万。
就在地震发生的九天前,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大陆一座寺庙的地藏菩萨像,突然发生了流泪不止的神异现象。
2017年10月10日,泰国大城府直辖县苍通佛寺的佛殿起火。香案、电风扇、电灯和壁画几乎被烧焦,但主尊和次尊佛像安然无损。令人感到惊奇是,次尊佛像双眼有流泪的痕迹。
尽管很多人对这类事情深信不疑,认为是佛菩萨的慈悲示现。但试图用科学原理解释的人,也不在少数。
对于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一种比较常见的解释认为,这是酸雨导致的:在酸雨的腐蚀下,佛像上眼睑变黑,多处表皮脱落,造成了佛像闭眼的视觉效果。
而在一档电视节日中,一位原乐山市文化局文物科长则给出了这样的解答:
他并未提到酸雨,只说大佛的眼珠子经过风雨冲刷后会慢慢变淡,加上佛像本就微闭双眼,很容易给人大佛闭眼的感觉。
可以想象,颜色淡去的眼珠子,反倒像是哭泣时肿胀的下眼袋。再加上面容斑驳,似有泪痕,便像极了大佛闭眼流泪的样子。若是在雨天,大概更加逼真。
看样子,大佛“闭眼流泪”,真的只是自然现象。
事实上,即使在佛教故事中,诸佛菩萨落泪的情形也不太多见。最著名的可能是这个故事:
阿底峡尊者在云游时,看到一个很痛苦的乞丐受苦。他就用自己的悲心,祈祷观音菩萨去救度他。观音菩萨看到乞丐,留下了两行眼泪,左边的眼泪化成绿度母和白度母,右边的眼泪化成五色财神。
其实,不论是度母、财神、还是面然、焰口,都不过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的化身。千变万化,不离其宗,只为度化众生。
而众生之所以能被度化,是因为我们本就有佛性。正如我们能从乐山大佛的“眼泪”中看到慈悲,是因为我们内心本就懂得慈悲。
诸佛菩萨之度人,亦是我们自度。
携带朗久旺丹护身卡,
让诸佛随身保佑,
辟邪挡煞,消灾免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