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每位中年老母亲是否都和我一样,每天奔波在孩子与职场之间。
抱起娃就得撩下砖,扛起砖就得放下娃,但是,放弃哪样都不甘心,于是,甩开膀子拼命三娘一般,在娃与砖之间来回切换。
我算不上多么称职,至少我是用心的。
接娃回家,孩子先作业再吃饭,我一边喂老二一边胡乱吃一口,孩子喂饱了我也差不多了。放下筷子,去洗衣打扫,准备第二天的食材。等待老大写作业的空档,给老二讲故事与之互动。好不容易老二消停一会,开始检查老大作业。
孩子的很多问题在这个时候就显现出来了,字迹潦草回答敷衍说明他态度不端正,简单的题答错说明粗心不认真,空白题那就是没有理解开始逃避。加之最近学校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我亲身体验了一次课堂之旅,通过这一次进教室,我发现了很多或大或小的问题,有我家孩子的,有别家孩子的,写出来可以罗列几大条。
进课堂之前,我做了点功课,分别从孩子的课堂纪律、回答问题、课后作业、与老师互动这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考察。
由此,我深刻的体会到,小学和初中有很大差别。
小学阶段,重点在孩子的习惯养成,老师对学生是呵护型的,从进校门到放学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进入初中,老师在琐事上逐渐放手,这是在锻炼孩子的自律和独立。学习上,“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跟上节奏及时调整不适的状态,学起来会比较轻松。如果基础差,再不加强优化,那孩子的学习会越来越吃力,直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通过这么一顿盘点,我很吃惊很意外。每天接送孩子的任务是我的,在路上的时刻,我的嘴巴也不闲着(不然资源浪费),我和孩子会聊一聊当天的课程,他的听课情况,往往这个时候,孩子的回答很让人欣慰。但是,亲临现场,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放任不管,家长是省心了,但是孩子会由此下滑。管的太严,孩子感到束缚,也不是明智之举。最好的状态是严起来,再松一扣。既监督他,也给他留出一条韭菜叶宽的缝隙。
于是,在那个周末的下午,我带他去了公园……
今天太累了,明天继续。一起关注孩子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