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中信书院大咖共读第17期-《读懂孩子的情绪
- 2021-05-11:中信书院大咖共读第17期-《读懂孩子的情绪
- 2021-05-10:中信书院大咖共读第17期-《读懂孩子的情绪
- 2021-05-14:中信书院大咖共读第17期-《读懂孩子的情绪
- 2021-05-13:中信书院大咖共读第17期-《读懂孩子的情绪
- 2021-03-25:中信书院大咖共读第11期—《治道》04
- 2021-03-26:中信书院大咖共读第11期—《治道》05
- 2021-03-22:中信书院大咖共读第11期—《治道》01
- 2021-03-23:中信书院大咖共读第11期—《治道》02
- 2021-03-24:中信书院大咖共读第11期—《治道》03

需求与需要,都要被满足么?
需求既包括生理方面,也包括社会方面,是客观的;而需要是主观的,是需要的主观反应。
需求本身没有错,但需要有很多种,不一定都要满足。
一种需求可以有很多种需要的方式来表达。
满足孩子深层次的需求,比如被关注的需求,和孩子有一对一共处的时间。
父母尽最大程度满足孩子需要,但孩子总会担心自己被忽略。
既尊重孩子的需求,也尊重孩子的需要的方法:
一是描述孩子的愿望,用具体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孩子合理地表达需求,尊重孩子的愿望。
陪伴着孩子。哭是情绪的调节。
二是当需要与界限冲突时,要温和坚定地守住界限。
比如孩子看电视问题,要和孩子约定时间,而在制止时要用正向的方式提醒,避免唠叨或命令。比如提醒孩子时间到了;在多次提醒无果后,需要坚决关掉电视。
不要指望孩子笑着接纳你的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