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1年某日,蔡伦清清爽爽洗了个澡,换了一套干净的衣服,准备赴死,没一会儿他便服毒自尽了,“造纸鼻祖”为何选择这样的死法?
公元63年,蔡伦出生在湖南一个贫苦人家,10多岁进宫当了太监,看着皇宫大院金碧辉煌,蔡伦暗暗发誓:“一定要当个有权利的太监。”
后来,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蔡伦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第二年就升为黄门小侍郎,负责传达公文,这个职位能更多地接触皇帝嫔妃,王公大臣。
他经常帮助这些人互相传达消息,不知不觉地卷入了宫斗。
汉章帝icon在位期间,后宫里数窦皇后权势最大,可惜她没有儿子,母凭子贵的年代,皇后没有儿子权利就会摇摇欲坠,窦皇后深知自己的处境,于是暗中干了很多要命的事情,蔡伦却是他的帮凶。
当时,汉章帝立宋贵人的儿子刘庆icon为储君,窦皇后视他们母子为眼中钉,肉中刺,遂与蔡伦一起陷害宋贵人服毒而死,刘庆被贬为清河王。
之后,窦皇后抢了梁贵人的儿子刘肇icon。
汉章帝死后,顺理成章10岁的刘肇继位,窦皇后扶持幼主打理朝政,蔡伦先被封为中常侍,后又晋升为长侍太监,离皇上最近。
其实,窦太后是让蔡伦做她的眼线,盯着皇上的一举一动。
刘肇逐渐长大,可以独自打理朝政,他也知道庞大的窦氏集团是他皇权的最大威胁,窦氏家族自以为是,谋划了造反。
蔡伦选择站在哪一阵营呢?
出乎意料,他站在了刘肇这一队,帮助刘肇平反了祸乱。
蔡伦再次升官。
好景不长,刘肇20多岁便撒手人寰了。
蔡伦的依靠倒了,背靠大树好乘凉,蔡伦不得不再次寻找权利的依靠。
这次,他把目光投向了年轻的辅政皇太后邓太后icon,她的儿子刘隆刚满月就继承大位,她身为寡母不得不垂帘听政。
这位邓太后处理朝政不得不说确实有两把刷子,她命令大臣们印刷大量的书籍,发散到全国各地,从官员到百姓。
可是,书籍纸张太匮乏了,要印发那么多,成本着实太高,即便有财政拨款,也不是长久之计。
蔡伦为了巴结邓太后,冥思苦想,改进先前的造纸术,问题迎刃而解。
事后,把他推向了权利的至高点。
站得越高摔得越惨。
蔡伦即将大祸临头。
幼帝刘隆夭折,邓太后倒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清河王的儿子刘祜icon登基,清河王是被蔡伦和窦皇后暗算过的。
这样的深仇大恨,刘祜怎么会忘记?
蔡伦心知肚明,他的大限已到,于是从头到脚洗得干干净净,穿上新衣,服下毒药,自行了结了所有的恩恩怨怨。
我们一直以为的发明家,却是个刽子手,不禁令人唏嘘,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利,蔡伦双手沾满了鲜血。
难道没有权利人生就不能生活了吗?权力就像钱财一样,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真正留在世上的是名声,选择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我想大多数会选择前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