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文章例话》序

读《文章例话》序

作者: 唐牛牛Fly | 来源:发表于2017-07-27 10:57 被阅读17次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叶圣陶,一位寿命很长为中国教育改革做出非常大贡献的教育家和作家,再看他的教育经历,虽然并不出奇但是印证了只要识字就可以写作。从名字看的出这是一个自律但是又敢于创新的人,那个时代真的是人才辈出,他的足够优秀让他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佼佼者,能凭一己之力改变社会上的一件事情,是多么让人佩服啊。

“文章不是吃饱了饭没事做,写来消遣的,也不是恐怕被人家认作呆子痴汉,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勉强强动笔的。”现在的写作有的人是为了物质生活来写,作家创造一个受欢迎的ID确实非常赚钱。有的人是为了兴趣来写,有的人是为了改变世界而写。我呢,这些因素我都有,林清玄的写作初衷是受他母亲的影响,他母亲说:要让人读到自己的文章对生活燃起希望,而不是马上去自杀。我的写作方向也因该是这样。

“但是在实际上,一个人要在社会里有意义地生活,本来不需要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并不是为了文章,为的是生活。凡是经过这样修养的人,往往会觉得有许多文章要写,而写出来的往往是好文章。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写作不仅仅只在自己的作文领域有用,他是语言的精华,语言的提炼,锻炼的是表达,当然也在具体的做事方面锻炼自己的周密,锻炼自己的精当。在现实中来看,为什么人才能够胜任不同的岗位或是职位,或是领导?知识是可以学习的,但是行事方式和行事准则都能体现一个人的精当和周密。这样才能胜任不同领域的领导,触类旁通就是这个意思。

“末了还得说明,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譬如:做的正,站的直,从生理学的见地看,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是绝不能每当要坐和站的时候,才想到坐和站的姿势该怎么样。”说到坐与站和习惯,让我不得不想起我前段时间的见解。因为后背病痛才了解到正确坐姿站姿的总要性。然后总是想着能改变坐或是站的习惯,可当身体不疼的时候往往就忘记了。习惯决定了自己的未来发展趋势,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在当下的自己每一个念想,每一个动作,每一件事情堆积来的,现在的自己是以前的自己的结果。所以,自律形成习惯后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境界。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就从老祖宗告诉我们的那些治理名言开始:行的正,坐的直,带来的不仅仅是健康还是对生命尊重的态度。

相关文章

  • 读《文章例话》序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叶圣陶,一位寿命很长为中国教育改革做出非常大贡献的教育家和作家,再看他的教育经历,...

  • 《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  谈阅读

    《文章例话》序 这是叶圣陶先生给《文章例话》写的序,《文章例话》是《新少年》杂志中《文章展览》一栏中的文章汇编,这...

  • 《文章例话》序

    今天开始学习叶圣陶先生的第二本书《文章例话-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 序篇相当于一篇推荐语。开篇的七个段落,叶老阐...

  • 养成习惯《文章例话》序

    文章是什么,叶老在《文章例话》序里告诉我们:凡事好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了一种经验,一种意思,觉得它和寻...

  • 《文章例话》

    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认真地学习了这本书。读完一篇写了一篇读后感。今天回看我之前写的关于本书的每一篇文章,又让我重温...

  • 你的文章因用心观察而精彩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

  • 《文章例话》摘抄

    1.写文章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

  • 文章例话——《痈》

    该章节选了郭沫若的《痈》,用于讲解什么是随笔,随笔的精华是什么,做随笔的意义以及如何做随笔。部分摘录如下: 1、随...

  • 《文章例话》笔记

    本书作者叶圣陶,书内篇章原载于《新少年》杂志,后编写成书,原名《文章例话》。手头这本开明出版社出版,不知为何书名改...

  • 《文章例话》后话

    4月29日,看了飞天老师写的《由一凡城的<医院陪护记>引发的写作随想》后,受叶圣陶《文章例话》影响,我干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文章例话》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oa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