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是在怎么互相交流的呢?且看他们的特殊的留口信方式吧。
一、目的
提升语言理解能力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丰富艺术体验
二、过程
第1步,先跟孩子说,如果你去幼儿园了,如果想妈妈的话该怎么办呢?他回答不了,因为还没去幼儿园。
那再换一个。比如说现在爸爸去上班了,不在家里,那妈妈有事情要找爸爸该怎么办呢?想一会儿没有想出来,那我就说可不可以用……我比划一下电话手势。孩子猜到,对,打电话,我们可以打电话。
那我们今天要讲的呢,是印第安人。在那个时候呢,没有电话,印第安人之间要互相联系,留的口信儿怎么办呢?你知道吗?
不知道。
好,那妈妈,他们用画画。嗯?什么是画画呢?
拿出石头。看,这些呢,是石头印第安人在石头上面画出来,这些画,代表了特定的意思。
第2步,你来猜一猜石头上面的画是什么意思。
首先树,先看到小点点。猜不出意思,我只一指窗外,你看窗外有很多的……对了,这些是树。那很多点是什么呢?代表了很多的树木。很多树木是很意思呢?森林。
他跟我说妈妈外面有很多的树呢。对的,但是这些树还不够,要一大片一大片都是树,你还记得吗?小红帽要去找外婆,要经过什么呢?森林,对的,要走很远很远的路,穿过森林才能找到外婆。
对森林已经有概念了。
其次,认识人,跟他说这个就是指印第安人。看到了小鹿的蹄子,他认为是山,这个确实也挺像山的,这个是印第安人留下的符号,意思是,小鹿的脚印。另外一个是弓箭,它起初并不太了解弓箭是什么意思,我在空中画了一个弯弯的,弓箭,两脚张开,用手一拉弓箭射出去了,射到了动物,比如说鹿或者是天上的鸟。
第3步,讲故事。
配合石头话讲故事,每每讲到关键词语,就拿出石头。
在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小鹿、狮子……,他们在森林里过得很开心。
在这个森林里面同时还住着印第安人,有一群印第安人小朋友玩得很开心。玩着玩着,有个小朋友饿了。饿了那该怎么办呢?吃饭。对的,要吃饭。但是那个时候印第安人并没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有很多食物直接可以下厨煮,而是要去捕猎,那捕猎怎么办呢?要带上弓箭。弓箭,可以把猎物射死。
他爸爸带上弓箭和小朋友去森林里捕猎了。眼前“嗖”的一下子,跳过了兔子,没有发射出弓箭,因为兔子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后来静悄悄的不能说话哦,静待动物的出现,突然间看到,远远的路上有路小鹿的足迹。爸爸跟他说这附近可能有小鹿,嘘,不能说话。瞧,看到小鹿了,在那里,拉住箭射出去并射到了小鹿。小鹿倒下了。
爸爸扛着鹿,带着小朋友回家,烤鹿肉吃了。
动静结合,声音忽大忽小,并且配合上夸张手势,射倒鹿子的时候戳到小朋友的身体,很开心呢。
换角色让孩子讲故事,他不配不愿意讲,于是就我拿出石头,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
第4步,自由发挥。
在前面的环节,孩子认为用石头打到鹿子更快,我用了好多类比,天上的,地上的,速度等对比,才明白弓箭很好用。加上夸张示范,拉弓箭的形状,后来他就特别喜欢拉弓箭。假装射到了天上的鸟等动物。
把小红帽的剧场玩具拿出来玩。这是一片森林城,森林里有动物,拿起弓箭射出去,哇,收到了鹿了,特别的开心。要送给小红帽。但是小红帽不在家。要留口信儿是吧?给小红帽留个口信儿小红帽,回家就知道了。
孩子不太喜欢在石头上面画,于是我帮他画。
小红帽回家看到了这条这一头鹿,而且有门口石头留下的口信儿,他就来找孩子,对他说感谢,并且邀请他一起去烤鹿肉。同时还邀请了外婆和猎人。我们一起把石头搭起来,放上小鹿,假装生火、撒盐,烤鹿肉,大家吃得很开心。
有配合的道具,有亲身参与,这样的一个过程下来,孩子的参与感很明显,开心。
三、总结
如果是单纯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说,今天引入小红帽还是不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