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世事如何更迭,光阴它依然似箭,箭箭中的,岁月还是如梭,梭梭不同。我那些如梭的日子在日出日落中悄然走过,貌似平淡如水,却也日日不同,梭梭有痕,在心上、在脸上、在一根根的白发里。
15年,人生有几个15年,15年的主妇生涯是如何走过的,对别人是数字,对我是磨砺,庆幸自己15年的琐碎磨砺中依然保有一颗柔软而有情怀的心;庆幸自己没有陷进琐碎的泥沼;庆幸自己没有变成终日抱怨的怨妇;更加庆幸自己找到了终生不离不弃的朋友“书籍”。那些陪我走过漫长主妇生涯的一本本书籍,我由衷地感谢,是他们一次次帮我清理了乱如麻的琐碎日常;是他们让我的灵魂一次次地成长;也是他们让我在一次次的选择面前不犹豫,不彷徨;是他们让我认清自己的位置和方向;知道自己是谁,明白自己将走向何方。那些从我指尖滑过的一页页纸张,依然在我的手上留有余香,是墨香、是书香;那些流入眼睑,流进心房的文字,依然在我的生命里流淌,她让我的生命内核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内到外。
一部《论语》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担当,每个人都应在个人的命运轨迹里挑起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可以让平凡的身体里住着一颗有深度有思想的灵魂,平凡的生命里也可以日日醒乎己身,明白人无完人;曾国藩的一封封家书让我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懂得一个“恒”字对人生的意义,明白了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道理;一本《传习录》让我明白知识和智慧的不同,知行本是一体,只有知而没有行并非真知,那些说‘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此生的人’,其实,还是没有明白他所认为明白的那些道理,滔滔如江水般讲道理,那些道理也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非智慧,甚至连知识也不能算。不过是从别人嘴巴里挪到自己的嘴巴里而已,至于经不经过大脑,经不经过心扉都未偿可得呢!从阳明先生那里学习了理清思路从两头看问题;林清玄的散文让我懂得了,再普通的人,再寻常的日子,只要你愿意用一双慧眼去观察,用一颗真心去体会,家家都有朗月清风。
流传千年的古诗词让我学习古人的豁达与洒脱。
王阳明说:“险夷原不滞胸中,何以浮云过太空。”
东坡先生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李白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郑板桥说:“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袁枚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还说:“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太多太多,那些优美的古诗词教会了我用哲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门哲学!
我读过的那些文字,那些书籍,那些诗词就是我生活里朗月清风的源头活水呀!由此想到了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过去的日子该悟的已悟,未悟的正走在悟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