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名字就很有趣;”被讨厌的勇气”,可以理解为被人讨厌的勇气,还有一种是我看完后所得到的观点,可以将两个词拆开,被讨厌与勇气,书中不止一次间接或是直接提到这两个词。我呢算是一个自卑的人吧,我常常因为别人的眼光而不敢去某些事情,从而导致我失去了我本来能抓住的机会,事情过后又懊悔不已,自己又陷入无尽的自己审问当中,然后影响自己的心态,这是个连锁反应,而本书中就很好的解释了这类事的原因。

我比较喜欢看书,特别是心理学类的,知道弗洛伊德,荣格的一些心理学观点,而本书可以说是哲学类也可以是心理学类,因为作者所写的就是阿德勒的观点。
弗洛伊德提出的原因论认为,过去成就现在,类似于因为怎么所以怎么,我以前涉猎此过此类书籍,常常无法自拔,因为读过或者了解心理学都知道,我们的性格很大程度是小时候的家庭教育所导致的。而我的童年并不快乐,从我认为我是不幸的,以至于与人相处总是不能摆正我的位置,错失许多好的机会。
书中提到阿德勒所提出的:目的论,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有了”目的”,然后为了解释它而去找相应的借口。例如,我认为我不幸这是”目的”就去找我以前的经历从而印证它,然后说真是这样,然后自怜,然后否定自己。本书认为类的目的是对自己的”善”,当自己心情糟糕时,为了让自己有些慰藉,于是产生了这种”善”,书中举得例子是一个为什么不出门骚年(剧透一下)。
书中提到一个观点:认为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有个有意思的词;课题分离。书中提到我们总是很在意别人的喜恶,而别人也经常提他们所谓的好建议,但这都不应该是我的课题。
哲人:分离就是这么回事。你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所以才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那么,人为什么会如此在意别人的视线呢?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你还不会进行课题分离。把原本应该是别人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请你想想前面那位老婆婆说的“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那句话。她的话一语道破了课题分离的核心。看到你的脸的别人怎么想,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出自《被讨厌的勇气》
读了这句话后,我相信于你对于“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能节省百分之八十的时间”这句话,得到更深刻的认识。
还有书中提到做好件事情动力是是奖赏还是惩罚关系。奖赏和惩罚是站在或高或低的位置所产生的一种行为,例如:干的不错,做的好,你好厉害,棒棒哒。而本书阐述了一个有意思的的观点是:最好的是鼓励,因为你与他在平等位置而产生的就是他的自我价值的体现。例如:谢谢,你真是帮我大忙了。如果我们是为了的别人的赞赏,而去做事,就失去自我的存在。
最后书中提到了一个人生课题,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些阐述,例如一个舞者站在舞台,周围有聚光灯的照射,当光太强,从而就影响了舞者。把现在比做舞者,而过去与未来就是聚光灯,当光太强了就会影响此时此刻的自己,曾国藩的,过去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阐述的也是相同的道理。
当然这只是我阅读后所吸收到的知识,书中还有许多新颖的观点,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再加上我自己的理解。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下这本书,相信你看后会对你有所改变。
ps我刚刚看完的
我喜欢看书学习,是因为看到得书学到得知识,会使我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认知,不断提升,从而更加得清晰,明澈 。
最后发一张我自己p做的壁纸,缓解一下视觉疲劳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