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对孩子发脾气的家长,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公共场合,“小宝贝”们但凡不高兴,就随时可能会大叫、摔东西、甚至打滚。为了不过多的引起他人关注,妈妈们似乎只有用发火的方式来让孩子快速的安静下来。
看到网上有妈妈留言说:一看到孩子哭就特别的烦躁,哭声越大忍耐性就越低,最终结果就是控制不住的大声吼叫,要么动用武力。
其实孩子发脾气是成长的必经阶段,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对他们做出要求。就像小月龄的宝宝,大脑还未发育成熟,控制能力差,又难以和父母沟通,那只能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妈妈**日记
有一次,我抱着手机看视频,看到尽兴
女儿拿着书走到跟前塞到我怀里:“妈妈,给我讲故事”
我没抬头随手将书放在一边不耐烦地回她“等一下好吗?”
女儿不依不挠又重复了一遍“不行,妈妈讲故事”
说着还不停地用手掌拍打我,结果手一滑手机跌落在了地上。
我当时是又急又气忍不住大声训斥
“妈妈不是说了等一下吗?为什么要这样!”
女儿很委屈也很生气,大声说了一句
“不喜欢妈妈”转身就走
我立马认识到自己刚才太冲动,赶紧起身跟上前去,拉住女儿的小手。
“对不起,妈妈不该凶你”
“妈妈玩手机不理我”女儿带着哭腔说道。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女儿并不是真正的想让我给她讲故事,
仅是为了引起我对她的关注而已。若是我一直处于不理解的状态,只会以为女儿一味地无理取闹乱发脾气。
所以弄清楚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真的很重要!
在生活中宝宝发脾气的原因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身体不适
比如说生病了,身体不舒服,又或者吃的太多导致积食,这些都会让孩子情绪极其的敏感。
这个时候家长们要多一些耐心,包容和理解孩子,让孩子情绪稳定,身体尽快恢复。
2、想引起大人的关注
孩子不会一直无事生非不听话,当他发现自己不被大人重视和忽略时,自然而然会通过调皮捣蛋、哭闹、嚎叫等方式来吸引家长的注意。
爸爸妈妈们此刻需要放下手中的事物,多抱抱孩子,可以一起做做游戏、读一读故事,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暖暖的爱意。
3、大人的不良情绪感染到了孩子,也会造成孩子情绪的不稳定。
就像“流感”一样,情绪也会传染,家长情绪的不稳定,也会连带孩子处在这种负面情绪里。
这种情况下,家长首先要调整自己的状态,让家里有一个愉快的氛围,孩子情绪也会慢慢平稳下来。
4、处于成长过程中某个特殊的阶段
譬如2岁的孩子渐渐有了自主的意识,想要掌控一切,想做某件事情做不好。
家长要学习和了解孩子成长过程的各个阶段,在适当的时期多鼓励并接纳孩子的小叛逆、一起成长。
家长错误的处理方式:
1、以暴制暴、恐吓威胁
"再调皮我就打你了““再不听话就把你扔掉”“以后不给你看动画片了”像此类话语最容易从家长口中说。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都不可取,这些举动不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影响亲子关系且日后可能还会出现叛逆、暴力等性格问题。
2、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
只要孩子不闹、不哭,用喜欢的零食、爱看的动画片等来达到让孩子安静下来的目的。时间长久就容易形成骄纵、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3、放任不管
无论孩子是哭还是闹,家长始终保持一种与我无关的状态。孩子以为父母不再爱自己,会让其内心匮乏,极度的缺乏安全感,隐藏的问题会随着孩子成长暴露出来。
处理孩子情绪问题需注意
家长首先是要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可以深吸几口气,喝点温水。对于小宝宝大人需蹲下和孩子处在一个高度与之对话,给予尊重。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孩子哭闹不止,也可能是在向大人发出“求助”的信号,因为只有在父母面前才能如此肆无忌惮,而做家长的要从内心去接纳,进行倾听,适当地给予拥抱和安慰。理解孩子的行为,待情绪缓解后,用孩子所能接受的方式,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对于小月龄的宝宝,家长可用感兴趣的事物将孩子注意力引开,这里并不是指零食或者电子产品,而是通过一些有趣的语言、动作、玩具等来吸引宝宝注意。
李玫瑾教授曾经在一次讲座中告诉家长们面对孩子无理取闹时要做到四不要:
一是你不要打他,孩子那么小,大人打小孩也不公平。
二是你不要骂他,因为这很不文明。
三是你不要说教,这个时候你说什么孩子都是听不进去的。
四是你不要走开,孩子哭闹是哭闹给你看,那么你就看着她哭闹。
这只是针对一种情况,并不是每个孩子哭闹都要用这一种方式来对待。还是那句话要看清楚孩子脾气背后真正隐藏的原因。
最后想告诉各位爸爸妈妈,养育孩子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定要多些耐心!孩子发脾气对其妥协、打骂、哄骗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先接纳自己,再接纳孩子,给自己和宝宝一个共同的成长机会!
喜欢请关注公众号:紫苏灵儿 定期分享育儿和养生知识哦!
文中动图均来自soogif,其他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速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