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系列活动,以“深化和完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为主题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专题研讨会”分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来自贵州、江西、福建等省、市领导同各界专家齐聚林城,共话生态发展之道。研讨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任树本主持。

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黔贵经验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张美钧首先分享经验。张美钧表示,2016年以来,贵州的经济发展保持了比较快的速度,同时,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实践让贵州得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可以同步协调推进的”结论。
贵州省获批国家生态试验区两年来,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在探索中进步,贵州围绕建设“多彩贵州公园省”为目标,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大战略”、“五个绿色”,“五个结合”的试验区建设格局。贵州还与云南、四川共同出资设立了赤水河流域资金,开创了省与省合作先河的积极探索。两年来,贵州省一直在进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探索,贵州省自然资源资产等的设立,构建了一体化的资源环境体系。

张美钧介绍,目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贵州省对近200万贫困人口实施了异地搬迁,对迁出地进行生态修复,这样把人搬出来了,让老百姓致富了,原来的土地的话,变成林耕。我们整寨进行治理,垃圾处理达90%。率先建立生态扶贫的专项制度,实施繁荣建设,生态效益补偿,重点生态人工商品的改革,还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运营、农村小水电建设、光伏发电等等。
江西抚州“五化同步”生态棋
江西省抚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徐国义就抚州市“深化和完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进行交流发言。徐国义介绍,抚州在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中,坚持“五化同步”。

首先是绿色理念大众化,抚州市让生态文明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共为。同时通过科学谋划,让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其次是绿色工程项目化,有序推进项目投资、建设,抚州市按照“水生态文明+特色小镇+绿色生活方式”的理念实施的抚河沿线36个生态村镇示范工程,预计年底可基本建成。三是绿色产业高新化,推动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加快发展。四是绿色制度规范化,组建研究中心制定实施方案,并根据现实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五是绿色生活普及化。搭建碳普惠制平台,实现低碳行为数据接入、碳账户累计、公共服务兑换等功能,引导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
据悉,抚州市作为江西省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区,以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为重点,制定了《抚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制度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四大体系十项制度方面的研究课题;另一方面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帮助抚州做好生态文明机制体制创新课题研究。通过近两年的工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四个试点地区之一,目前已完成首阶段全市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与核算基础数据收集工作,正在开展核算。
赣州打出治山理水“组合拳”
江西省赣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黄明哲表示,赣州打好绿色工程“组合拳”,着力厚植“绿色优势”。着力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同时,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着力提升“绿色实力”。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经济优势。织密体制机制“监管网”,着力夯实“绿色保障”。实行全域生态红线管控制度,促进“源头严防”。

赣州市创新生态司法体制,在江西省率先设立生态检察处,成立环资审判合议庭,加快探索推进“三合一”审理模式。在江西省率先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干部约谈制度,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督查办法、考核办法和责任追究办法。坚决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建立领导干部环境损害约谈问责、一票否决、终身追究“责任链条”,促进“后果严惩”。赣州坚持“有案必查、违法必究、涉刑必移”,2017年赣州市立案侦查生态领域职务犯罪案件29件30人,提起公诉案件209件301人。
提升实践能力加快试验区建设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处处长邱士利就福建省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分享。邱士利表示,近年来,福建省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效。邱士利表示,目前推进试验区建设,面临“生态好的地方,都是比较贫穷的地方”这一情况,不论是贵州、江西还是福建。如何能更好推进试验区建设,首先要加强专业指导,全面总结经验,组织科研院校、专业机构实施理论指导,提升实践能力。同时要加强部门配套衔接,形成各部门间工作合力。强化政策体系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就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试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王毅表示,在保护与协调的同时,要正视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同时还应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特别是国内、国际的形势。三是完善制度体系,要将碎片化、理论化的地方创新实践总结融入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此外,还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要关注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与绿色低碳的共享经济有关的商业模式。
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厅长邓小刚表示,听取了贵州、江西、福建三个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经验,对于海南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邓小刚说,比如海南在绿色发展方面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清洁能源、新能源和绿色生活等方面,在绿色制度建设方面,海南可以进一步凸显出区域特色和优势。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处处长邱士利,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资源与环境业务部主任、正高级经济师朱黎阳,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首席环境策划专家骆建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杨春平,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首席环境策划专家骆建华,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秘书长温宗国教授,分别就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的几点思考、从生态文明改革进程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主要任务、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建设与保护成效评估等方面展开主旨演讲。贵州省、江西省、福建省、海南省等省市领导及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