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笔记-(隋唐五代卷)》(八)
中国书法史上,群星闪耀。有一位人物以刚正的品行,雄浑的笔意,堪称书法中流砥柱。他就是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官至太子太师,爵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家学渊源深厚,祖上世代为望族,13世祖颜含随晋元帝渡江,七世为江左望族;北齐年间,五世祖颜之推入周;高祖颜思鲁奉迎李渊入关,成为唐新贵,至颜真卿已有四代。
魏晋以来,尤其是初唐时期,楷书以“斜画紧结”为主,欧字脱胎于北魏,峻严方饬;虞世南传承于智永一脉,源于二王,也是此一路数。褚遂良一改旧习,溯于北齐,变为“平画宽结”,颜体字家学在晋代已有端倪,传至颜真卿可以说与褚字殊途同归。颜真卿幼承门业,真草皆精。他的书法随着年龄和自身经历的变化,大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用笔清健,源于母族殷氏,并得力于张旭。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今天王朝庙题名》、《离堆记》。
《多宝塔碑》↓为颜真卿最早且最著名的碑刻作品。此碑用笔清劲腴润,结体匀稳谨严。今人习颜体字,多以此贴入门。
《东方朔画赞》↓
第二阶段:广德以后,用笔趋于圆劲,这个时期楷书以《郭氏家庙碑》、《颜勤礼碑》为代表,行草书也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两篇传世杰作。
《颜勤礼碑》↓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祭其侄颜季明而书。此文作于疾痛悲愤之间,顿挫纵横,一泻千里,成为千古绝调。后人称之曰“天下第二行书”。
《争座位帖》↓乃是颜真卿维护朝廷纲纪、禀义直谏之作,忠义之气横溢于字里行间。其书法也是随意自如,淋漓挥洒,尤见瑰丽。
第三阶段:颜真卿自唐肃宗以来,仕途波折,永泰二年更是忤权相而被贬外郡。心灰意懒之间,寄情翰墨。这一期间是颜真卿书法的成熟时期,佳作频出。如《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颂》、《李玄靖碑》、《宋璟碑》、《裴将军诗》以及极限巅峰之作《颜氏家庙碑》。
《麻姑山仙坛记》↓因势而用,转益劲健,近乎自然。
《大唐中兴颂》↓方正平稳,雄厚端严。
《宋璟碑》↓方整虚和,风格与褚遂良相近。
《裴将军诗》↓笔力雄健,纵横遒古。
《颜氏家庙碑》↓乃是颜真卿晚年用力深至之作。其书风力遒厚,为颜鲁公晚年极限之作。
颜真卿的书法,稳实端庄,既适合研习,又适合官场文书应用。这也是颜体字后世影响深远的原因之一。其后历代书法家多取法于颜字。
柳公权出入颜真卿,兼收欧、虞、褚,方拓峭险,别开生面。
五代杨凝式书学颜真卿,尤其行草得力颇多。
宋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四家师法唐碑,尤其是以颜书为重。颜书在宋流传之广空前未有。
元代李东阳学颜书而独树一帜,用笔矫健,不失规矩。
清代学颜书的名家有刘墉、钱沣、伊秉绶、何绍基、翁同龢等数人。
于我个人而言,我书法入门时懵懵懂懂地选择了颜体,起初并未觉得有什么特点。但遍历多个字体、碑帖后,发现颜体的雄浑刚劲真的是独树一帜。所以,我在习字一年半后,决定再次开始精习《多宝塔碑》。
下一篇:柳公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