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笋子
回想我的高中生活,那些日子像一筐泛着酸涩的鲜红草莓。好看,但也仅限于此了。
高中,我有一群小伙伴,我们性格类似,敏感、脆弱。我们被孤立、被轻视,找不到方向,我们困在校园暴力、人际交往的泥潭而不自知。我们几个掉队的灵魂彼此鼓励,相互取暖。
那时候,我不孤独,但我宣称自己孤独。
到了大学,我嚷嚷着我孤独啊。一个人不会去食堂打饭,一个人不会出去买东西,一个人,不会营造一群人的热闹。
我没有高瞻远瞩的洞察力,我不知道大学那几年可能是人生中最轻松最自由的几年,我既没纵情享乐,也没有所作为。我只是,将生活中无数刺激我神经的小事搅和在一起,织成一张网,把自己缠得透不过气。
好似,我身上发生了什么大事、坏事,事实却是我家人身体健康,同学友好,我无不适。
那时候,我不会懂,没有发生什么,就是好的结果。
现在回首过去的种种孤独,都是因为自己不努力、不改变又不安于现状而焦虑不安产生的无病呻吟。
我把虚度的光阴错怪给孤独。
我看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我默念我不孤独,可我还是觉得孤独。这是鸡汤,是又浓又腻的鸡汤,它很有营养,可我吸收不了。
后来,我看蒋勋的《孤独六讲》,从他的论述中我才了解到孤独的多样性。
“中庸之道”是群体热闹,特立独行是孤独。
而今天,我终于可以大大方方的说,我喜欢孤独。
我不喜欢聚会活动,我就喜欢下班之后各回各家。
孤独,它的良性特质是自由。
自由,是很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金钱,摸得着够得到,有人看作生命,有人视为粪土。自由,无形无状,人人歌颂,无人讨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