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作为一个拥有8年金融从业经历的参与者,近期监管层以霹雳手段重拳整治P2P行业,打掉了一些非法融资平台,很多投资者因为平台的关闭遭受了金钱的损失,监管层的最终目的就是打破刚性兑付的神话,有人叫好,有人哀哭连天,我想简单分析下眼中的P2P和私募在中国的真实现状。
P2P被打击,私募被鼓励那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在中国,做生意,最本质看国家意志,核心目的是维护统治,P2P不利于维护统治,波及范围太大,大多数投资人资产会受到损失,不利于社会安定,同时P2P抬高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不是国家所乐意看到的。目前国家重拳出击的行业还涉及其它行业,比如:场外虚假贵金属期货(炒黄金、白银,原油),ICO(区块链子行业)等。
2.长期以来,市场存在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债权融资大于股权融资,目前私募基金符合国家的意志----去杠杆,为国分忧,配合国家去杠杆,去通道,严防金融风险。近期互联网金融频频爆雷并非都是坏事,有危才有机。
互联网金融到了必须要整顿的时候了,因为平台资金都是期限错配,借新还旧导致收益率一直居高不小,给投资者一种投资是没有任何风险的错觉 ,这样一旦平台出问题,很多人都是血本无归,这个问题的根源来自于前几年的金融创新政策,在监管制度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很多不符合条件的公司都希望从中渔利,行业发展有点大跃近的感觉。
关于P2P行业何时可以走向健康的轨道,个人判断起码还需要二到三年的时间,前提是打破社会中的刚性兑付潜规则,只有这样资金才会重新回归到实业里面,现在的问题就是P2P门槛太低了,再不治理未来就真的会发生群体性社会事件,国家必须出手整治了。

3.虽然国家鼓励私募基金健康发展,但行业乱像和庞氏骗局也时有发生,作为业内的资深人士站在我的角度分析,以下几种私募基金的投资逻辑可能会使得风险偏高,存在爆雷的可能性较大。
a.与P2P挂钩的私募基金公司
b.私募基金公司存在80%以上关联交易的(实际关联并非法律关联),实际控制人的主营业务出现问题,基本上基金公司也就出问题,没有防火墙。
4.正确看待备案合规。合规和风控是两码事,合规完全可以根据基金业协会的要求,严丝合缝做到合规,但实际上并不代表安全系数。风控才是投资和私募公司的核心手段和保障。
私募只有继续坚持中小企业融资中介的角色定位不错位,未来就一定会有更好的前景。
这些年政府一直希望股市能起到很好的直接融资功能,所以条件允许就会不断发新股,目的也是希望企业多一个融资渠道,不全部依靠银行的债务融资,但新股发行的募集量每年最多就1000亿左右,再加上银行的贷款优先借给国企和上市公司,国家还是非常需要有其它的渠道来补充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而这就是中国私募基金的机会,路线可以参照美国的金融发展轨迹,美国就是股权融资和私募基金发达于银行融资的成熟市场。
以上是我对近期金融整顿的一些思考,如有更好的看法欢迎交流和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