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邪
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其性开泄
风性善行数变,游移不定,行无定风性主动
风为百病之长
2.寒邪
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3.暑邪
暑性升散
4.湿邪
重,浊,湿性黏滞(病程长)
趋下
5.火邪
阳邪,其性炎上,易伤津,易扰乱心神
导致出血,导致创痛
6.燥邪
易伤津,易伤肺
面色要有光泽
肌肉对应脾
骨对应肾
动作(自如还是艰难)对应肝,脾,肾
舌
红舌主阴虚
阴血亏虚,不能充盈——瘦小
阴不制阳,血行加速——色红
阴液不足,蒸腾无力——无苔
实热——清热
阴虚——养阴
心热
舌尖红,有芒刺
熬夜,多发于学生
两边,肝胆,有芒刺
当归
补血,调经止痛,活血 润肠通便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熟地黄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甘,微温。归肝,肾经
附子(火神)
回归救逆(第一品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实寒,虚寒)
陈皮
理气健睥,降逆止呕,燥湿化痰
橘核
入肝经,治结节
半夏+生姜(呕家圣药)
燥湿化痰(白痰),降呕止咳,消痞散结
外用消肿止痛
茯苓
渗湿利水(利尿),健睥补中,宁心安神,水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