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村蒋三哥说:今年幸亏有某柠檬联合社统一收购了几百万斤,稳住了市场价格,不然大家一起亏得腰裤儿都莫得。
乡间的小路上,我听着就一个劲儿问,仿然亏钱如我般,却也忘记不了前几天,体验担柠檬遇到的串串说:青果3毛一斤,我还要看看成色。
众所周知,安岳是中国柠檬之乡,经过十余年打造,安岳柠檬全县种植面积已经超过60万亩,年产量远超10亿斤,这里流行着一个现象,家家户户种柠檬。
安岳县城外的一个农贸批发市场邻近的国道和高速路交汇处,从早到晚摆摊卖柠檬及柚子不下于30个摊位,上了年纪的魏阿姨,一直问我如何使用农商通,我耐心给魏阿姨讲了很多次,但我心中明白的是,我不是她要寻找的良方,她家3亩地今年接近11000斤柠檬,就靠自己天天在公路边卖,上了年纪的老人,2.5元一斤的柠檬,从地里摘下来和老太爷担2里的路,在一个个卖给稀疏而匆忙的过往车辆,鲜艳亮丽的柠檬,正好印在她皱纹相间的脸上,我听过她的一句懊恼:真正赚到钱的,是那些狗日的,根本不是我们,他们说1块钱卖,我们1块1都卖不出去。
一:谁是他们?
魏阿姨口中的他们,是某不事生产的李老板,据说包地千亩,从事柠檬销售快八年,散户们都只有卖给他,不卖给他,就自己在公路上来卖,仿然刘老板和其它人都约好了,你们别来我的地盘,我也离你们的地盘远远的。
结果显然,我终究无法与李老板一见,但在安岳的319段国道和一些省道,我见过不下于100家的柠檬工厂及小作坊,靠近龙台镇的某村干部,座驾是几十万的奥迪,我们就下榻在他家宾馆,晚上闲聊中得知,政府意欲打造柠檬交易中心,前期投资10个亿,以后所有的柠檬交易,都将从龙台发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
土地终究是要流转的,毫无疑问,安岳的土地集中走在全国前列,规模化柠檬产业降低了安岳的人口流失率,以至于你偶然在乡间,还能看到穿着时尚的姑娘,除了老的,就是小的,这里相比其它地方偶尔还多个年轻的,每年的十月到年底,农村的老头老太太们都加入了柠檬采摘和分拣大军,摘一斤搬到车上一毛,套一摞保鲜袋5-8块,所以你应该感叹,这里打牌的人如此之少,任比谁都勤劳。
中国的老百姓有一个共同点,见不得别人富,却每每见着富人,都比见着自己几年不见的穷亲戚更热情一些,背后说长道短,面前笑脸相迎,柠檬卖不出去,自己还不愿加入合作社,偏要种3亩柠檬,反正别人都卖出去了,却浑然没有想过,或许自己,就在那个他们之中呢?
二:种了柠檬谁赚钱?
广东人某刘姓老板,包地2000亩,年销量超过千万斤,剩下的几百万斤从农户手里收购而来,销往海外单价3.5元以上,流水线上是不停分拣的50个工人,厂房外是几辆一直在装货的大卡车,十一月还不冷的天气,人们异常忙碌,似乎在为刘老板庆祝今年是一个丰产年。
恰有巧合,相识超过5年的朋友,来自岳新乡,几亩地在几年前就已承包出去,家人都在成都做工,他们正是安岳人口流失中的一员,他们家的柠檬,是不知名的老板种的,租约几十年,所以如我般回家种地,对他来说,已经不可能了,倘若经济萧条,最后的退路也已然关上,如果,他并不是足够优秀。
柠檬合作社成立了一家又一家,400斤谷子一亩的地在今年已经涨到了900斤,不开化的老百姓手里的有地的仍然不少,但在动则千亩的各色老板们面前,已经愈来愈少,符合着国家的乡村战略,盘活着早已萎缩的乡村经济,但也如那村干部说的:你说的确实是实话,柠檬真正赚到钱的,前几年还有老百姓,这两年,真正赚到钱的,只有大老板。
老农夫总是认为,论种地自己要牛逼一些,现实的结论啪啪打脸,因为老农民们种出来的尤力克,品相还真就差了大老板们一截,麻点就是要比别人的多,从来都是一副大爷相,等着买主上门,然而买到的东西,还不如直接去老板们的厂子里,装车省去了磨叽,用牛耕田的人,终究是不如用机器耕田的人,别人几万斤的柠檬在流水线上跑,农夫们的柠檬还的靠家家户户合起来层层分拣。
大家都种了柠檬,有规模的,终究成本更低,农夫们舍得了土地,终究是要离开一些人,但就算不舍得,种那点地,依然难以养活自己,唯有大老板,种植冷冻物流保鲜销售做成了整套体系,钱终究朝他们汇聚而来。
三:规模化的背后隐忧?
政府的强力驱动盘活了安岳的农村经济,产量年年高升,安岳荣获“中国柠檬之都”的称号,柠檬经济的背后,是市场的逐渐饱和以及其它诸如重庆浦江等地的柠檬投产,毫不讳言,价格年年走低,最终会釜底抽薪无完卵。
政策带来了起势,却无法掌控市场的最终走向,有了好的开头,却未必有完美的结尾,没有赚到钱的老百姓,仿然在为柠檬经济啪啪打脸。
中国的老百姓向来见不得别人好,自己也得不到好处的情况下,也不愿别人得到好处,将地承包出去的百姓,终究会有把地收回来的意愿,遗憾的是既得利益者是基层干部与大老板,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在逐渐降低,人民的愤怒终将爆发,越来越多的魏阿姨终将把愤怒洒在当地的柠檬上,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并没有赚到钱。
四川的土地蒲江金堂与安岳是完成的比较彻底的,经济上行的时代,这一切仿然都不是问题,但很明显,柠檬在中国只是一个消费升级的需求,它并不是必须的调味品,土地承包给大老板,在经济下行的时刻,城里无法提供足够的劳动岗位,回到农村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可做的,因为土地不在他们的手中,而合作社,被玩死的太多太多,过剩的产能与没有土地的农民,必将爆发一场规模性冲突,前提条件是政府不作为。
在安岳县不同的数个乡镇,很多人告诉我,柠檬都是农药打出来的,第一次听到我非常惊讶,最终已然习惯,十几年下来是水质的不断恶化,空气的逐渐被污染,种植都逃脱不了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这才是最可怕的事实。
规模化是成功的,老百姓没有赚到钱,是怪资本的逐利,还是怪老百姓自己没有把握好机遇?
四:柠檬经济归路在何方?
既然有了好的开头,秉承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原则,是否如粮食那样,为这群不争气的老百姓制定政策保护价,这可能是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规模化的好处在于成本的不断降低,然而却无法抵御风险,盲目扩张的种植是否应当停下脚步,污染严重地区是否考虑土地的休养生息,改换一些其它如粮食蔬菜,一方面有利于环境降低了风险,另一方面本地蔬菜及肉类的外供局面可以得到缓解,这群土地还尚未承包出去的老百姓种植蔬菜及粮食是最好的选择。
大老板们的柠檬垄断,应当是对外的,对老百姓的垄断,打破对老百姓的垄断,扶持一批老百姓起来,这也是当地政府急需去做的事情。
接下来的三年,出口的份额没有变得更大,那么依然会如今年,坐在屋里痛骂和着急,没有销售渠道的人,最终的选择是砍树,因为时代进步的可怕在于抛弃一群因循守旧的落后于它的人。
最终,时代向前而去,留下的累累伤痕,将反噬给盲目向前而去的人,比人穷的意义在于认识到贫穷,并看清前行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