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戚七

01
简书首页最热门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大学两年读了200多本书,向你推荐以下7本》。
我点开来看,评论里除了夸赞作者坚持有毅力,羡慕他生活丰富的观点之外,也不乏有人质疑作者的看书习惯。两年读两百本,大概平均每三天就要看掉一本书,阅读量是很大,但这三天到底够不够仔细的精读一本书就不得而知了。
什么是读书?在我看来,读书就是通过别人的阅历来丰富自己的内心。在于精而不在于量,在于借鉴而不在于接受。
量大而不精的阅读,刚合上书还未经过一个二十四小时可能就变成了过眼云烟,除了记得书中某些情节片段和大致所传达的价值观之外,恐怕也不剩什么了。
不思考而轻易接受的阅读更可怕,简直就是把自己的头脑作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心甘情愿的做一个可笑的两脚书橱。
你以为自己读过很多书,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真正吸收为己用的观点没有多少就罢了,反而还让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成了万卷书下的陪葬品。
叔本华曾说过,长期地沉浸在书本中,会让自己的思维彻底枯竭。
读书固然重要,但有自己的思想更重要。
02
有时候观点相撞并不一定就是高山流水巧遇知音,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想法被别人的观点先入为主了。你脑子里装着被用来反驳别人的观点,未必就真正来自于你自己。
大多数朋友在买了一件新衣服以后,都会穿来问身边的人,我这件衣服好看吗?你又不是上帝360度无死角的旷世佳作,怎么可能穿什么都好看。有时候室友也会吐槽我的某件衣服看起来人更胖啦,穿着显黑阿什么的,我听完心里别扭一阵子,下回继续从衣柜里翻出来穿,时间久了再丑的衣服也变得顺眼了。
这个例子放在这里并不十分切合我想要说的主题,但我们身边确实有朋友时刻被他人的观点左右。有人无意说了她一句,你这件衣服有点丑欸,然后你就再也没见她穿过那件衣服。事后她每一件新衣服穿出去之前都要跑来问问你的观点,好看吗显胖吗不丑吧,甚至你总觉得她新买回来的衣服好眼熟,点开某宝一看,原来是位居销量前几的爆款。
说到女神,我脑海里首先蹦出来的几个关键词就是“黑长直”“肤白腿长”和“明眸皓齿”,你们的关键词或多或少也有重合吧。但仔细想想,身边真正的女神又不全是这样,甚至一条都不符合,但你的确真心认为女神这个词对她们来说,当之无愧。这样的先入为主还不够明显?
03
我们从一生下来就被赋予了思想,并且随着年龄和阅历变得愈发成熟。在这期间不乏对他人的借鉴和学习。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总会不自觉的去套用一些别人很成功的经验,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因为这是每个人害怕自己被群体落下而趋利避害做出的本能反应。
只是这些具有主观因素的经验未必适合我们,即使我们在同尺寸套用的时候毫无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批量生产出来的优秀人才是否还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可比在路边撞衫可怕多了。
你难道想让自己的独特性成为别人思想的奴隶,把自己的头脑交给别人的思想来做跑马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