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生命清供
陈洪绶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高古境界,它似乎只对永恒感兴趣,他的目光正像他画中的主人一样,手持酒杯,望着远方,穿过纷纷扰扰的尘世,穿过冬去春来、花开花落的时光隧道,来到一片静寂的世界,在这里青山不老,绿水长流,芭蕉叶大栀子肥。
这里的一切似乎都静止了,沧海莽莽,南山峨峨。水流了吗?又未曾流,月落了吗?又未曾落。这是一种亘古的宁静。
二 山静日长
中国哲学原本强调于极静中追求极动,从急速奔驰的时间列车上走下,走入静绝尘氛的境界,时间凝固,心灵从躁动归于平和,一切目的性的追求被解除,人在无冲突中自由显现自己,一切撕心裂肺的爱,痛彻心府的情,种种难以割合的拘迁,处处不忍失去的欲望,都在这种宁静中归于无。如苏轼诗中所说:“此心初无住,每与物皆禅。”心灵无迁无住,不沾不滞,不将不迎,时间的因素荡然隐去,此在的执着烟飞云散,此时此刻,就是太古,转眼之间,就是千年。千年不过是此刻,太古不过是当下。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碧嶂遥隐现,白云自吞吐。空山不逢人,心静自太古。”
“山静似太古,人情亦澹如,逍遥遗世虑,泉石是霞居。云白媚涯客,风清筠木虚……”

三 寒潭鹤影
生命如幻,人生一沤。忽起的浪花哪里能长久,夜来的露水怎能会长驻?借问飞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落花如雨,唤起韶华将逝的叹息;秋风萧瑟,引来生命不永的哀歌。正所谓天地存吾道,山林老更亲。闲时开碧眼,一望尽幻影。中国画中这样的幻境带有大彻大悟的人生感!
四 乾坤草亭
宇宙、乾坤,说其大;小亭、小舟,言其小。在小亭中有囊括乾坤的期望,在小舟中有包裹江海的运思。小,是外在的物;大,是内在的心。从物上言之,何人不小! 但从心上言之,心可超越,可飞腾,可在小亭而妙观天下,可泛小舟而浮沉乾坤。王维不是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吗?水虽穷,路虽尽,但云起了,风来了,我是一片云,我是一缕风,在这样的心灵中,哪里还会有穷尽时!
乾坤中的一草亭,江海中的一浮鸥,宇宙中的一只船,反映出人的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境中突围的可能路径。这是一种深层的生命自信。
中国画中通透的小亭,八面无一物的小亭,就是这样的心灵高台,无边的世界就在高台玩月的灵境中荡漾。那小舟也是如此,它在小河中荡漾,在开阔的湖面荡漾,在茫茫的大海中荡漾,在无形的宇宙中荡漾,说它是“宇宙船”又有何不可?中国画家不是看一只鸟就画这只鸟、有一朵花就画这朵花的人,中国画的主流不是将画作为写实的工具,而是当作表达内在生命体验的工具。
五 云烟飘渺
中国山水画中云烟蒸腾,山水在云烟之中腾挪缥缈了,出落得更加灵动;山水在云烟笼罩中,俨然而成一个整体,云烟也成为串联细碎山川的隐在之线;又因云烟的遮挡、氤氲而显示出特殊的气势,使内在世界激荡起来。中国画家所强调的“浮空流行之气”,就是就此而言的。
我们面对的世界是一个生机勃郁的世界。山水画家要画这世界,不是要画出它的外在表象,而是要画出隐藏在山水背后的气化氤氲的精神,画出山水的活的灵魂来。画家画山水,不是用眼睛去看山水,这山高、那山低,这水长、那水短,而是要深入到这气化的世界中去,与这个气化的世界相浮沉,卷舒苍翠,吞吐大荒,画画就是宣导天地之气。
“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流则远矣。”
“画山水贵乎气韵,气韵者,非云烟雾霭也,是天地间之真气,凡物无气不生。”
————《生命清供》朱良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