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为何谈玄?

作者: 榆木斋 | 来源:发表于2018-03-10 13:15 被阅读1次

楚云婷

  永嘉五年(公元三三一年),经过八王之乱的折腾,西晋王朝已呈风雨飘摇之局.占据平阳已称帝的匈奴首领刘聪虎视眈眈,分遣手下大将刘曜、王弥、石勒入寇.而大权独揽的东海王越自请出征石勒,却行至项城病死.太尉王衍遵遗命统军奉越丧,东还东海.不料与石勒之军相遇于共县,晋兵十余万人完全溃灭.晋朝中枢的兵力经此役全被摧毁,首都洛阳成了一座空城.

与此同时,刘聪特遣其大将呼延晏,率精兵二万七千,直取洛阳.晋兵前后十二败,刘曜、石勒、王弥引兵来会,一同攻陷了洛阳.怀帝被俘,杀太子、诸王、百官,死者三万多人.把死尸堆积在洛水之北,以为京观.又发掘皇陵,焚烧宫庙官府殆尽,造成历史上一次人类的惨剧,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永嘉之祸”.

这次灾祸除了生灵涂炭外,文化学术也遭到巨大的摧残.《隋书•经籍志》哀叹道:“惠、怀之乱,京华荡覆,渠阁文籍,靡有孑遗.”以经学为例,汉魏以来发展迅速并处于主流地位的经学典籍多亡于是时,《尚书》不但欧阳经、大小夏侯之学尽失,而且出自孔壁的古文十六篇亦不传.阎若璩也认为,诸经大多亡于此役,伪书即成于此时.而且学术人才也损失巨大,《晋书•荀崧传》曰:“自丧乱以来,儒学尤寡,今处学则缺朝廷之秀,仕朝则废儒学之俊.”

“永嘉之祸”对此后中国学术文化带来极大的影响,玄学的兴起与之尤为密切.经学典籍大规模的焚毁,使治学者无典籍以为据,皆陷入清谈. 学术人才的巨大损失,导致师资匮乏求学无门 。学者邓实在他所著《国学真论》中说:“盖由永嘉之乱,旧经家法尽亡,人师难求,诸儒乃尽弃其经典,以遁于老、庄之学.”

榆木斋

相关文章

  • 东晋为何谈玄?

    楚云婷 永嘉五年(公元三三一年),经过八王之乱的折腾,西晋王朝已呈风雨飘摇之局.占据平阳已称帝的匈奴首领刘聪虎视眈...

  • 行者,且赶路——舒生读《论语》第一百七十二

    东晋名臣殷浩,出身名门,擅长谈玄,年轻时声名远播。朝廷多次请他出仕,都被他拒绝了。后来,名将桓温势力急剧膨胀,有夺...

  • 一年陪伴营|读《世说新语》(5)66/40

    卫玠:清谈玄学玉公子 卫玠(286年-312年),字叔宝,河东郡安邑县人,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夏县人,东晋的清谈名士和...

  • 月旦评

    两晋特别是东晋时期,士林崇尚清谈玄理,品评人物。而后者多以前者为据,能清谈者自然容易被评入前列。当时的贵族王公很是...

  • 14.1 玉柄麈尾|王衍

    人们为什么将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王衍与东晋宰相谢安进行对比?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 谈玄之风

    当你摆好日记本提起笔想要为你今天的一天写点什么的时候,你发现不知如何下笔,我是该从什么时候写呢?今天早上?不对,...

  • 东晋和南宋能延续百年,为何南明却扛不住?

    南明与东晋、南宋的情形比较相似,都是华夏民族遭到当时的异族入侵,北方疆域沦陷而跑到江南建立的延续政权。那为何东晋与...

  • 谈玄月明夜

    曾在几十层的高楼上向下俯视,人如蚁行、车如蜗牛,有一种出世的感觉。在三丈红尘以下,是世俗的温情和安稳,痴迷...

  • 趣谈玄武

    趣谈玄武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我们常说的四象。在中国古老的图腾崇拜中,他们是镇守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守护神。在四...

  • 谈玄论道

    文:佳淇 01 “道”主无,“德”为有,宇宙准则的相生相成 “道”:究竟你为何? 它,不是世间一种或一类事物 耳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晋为何谈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nv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