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评分(2)

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评分(2)

作者: 阳光思语 | 来源:发表于2019-07-25 15:06 被阅读0次
苏氏教育圣经

好的评价,是成长性评价。与之对应的是欠缺性评价。

欠缺性评价,是从学生的不足处入手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聚焦于学生的欠缺,通过以评分等方式不断揭示学生的欠缺来督促学生改正,更关注学习结果,是将学习结果与外部标准相对照来评价学习过程的。

成长性评价,即将学生的成长与评价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学生未掌握知识时不进行评分,只有学生经过努力掌握之后才进行评分,评分具有激励作用,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挑战学习困难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成长性评价中,外在的标准是参照物,更重要和根本的是内在的成长。一个极度落后的学生,可能每一次都是最后一名,但他一直在进步,甚至可能是比较大的进步。那么,他就应该得到积极的评价,并有理由从教师的充分肯定中获得尊严。

为什么在班级中会出现大量的抄袭现象?

因为他想获得外部的肯定,想要获得尊严感或者逃避惩罚。他之所以不通过诚实的方式获得尊严感,主要是因为下列几个原因:

1.因为原有基础等原因,他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胜过其他学生,索性放弃,或以抄袭来获得高分。

2.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持续的关注和洞察,只关注最后的考试结果,学生遭遇困难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学生懈怠了也得不到及时的督促。既然老师只关注成绩,学生便极容易只在成绩上“下功夫”。

评分是针对知识的评定,而不是学生人格的评定。无论何时,都要积极的肯定学生的人格,但具体地指出知识掌握中的错误。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不会将知识上的错误与自己的人格捆绑在一起,才不会认为教师的评分是对自己人格的否定。

成长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从外部评价走向内部评价,从教师评价走向学生评价,从教育走向自我教育。

强调基于学生成长的过程评价,并不是完全否定集体或外在的标准,因为:

1.学生学习,需要外在于自身的标准作为参照;

2.知识有相对客观的标准,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又处于大致相同的心智发展阶段;

3.作为一个班级,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智力氛围并互相激发影响,因此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也必须有集体公认的标准。

这里讨论的评分,是指由老师掌握的评分(这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但在现实教育中,还经常有外部评分,例如,各种由教育局或学校、年级组组织的重大考试。这类考试,往往是困扰教师的根源。

外部评分有其合理性与积极意义。但外部评分往往被异化,成为日常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这就严重的影响了教育教学。

但对教师而言,不能靠抱怨或逃避或“理直气壮”地以评分为棍棒来进行非常粗暴的教育,而是积极的利用各种评分活动,尽量消解其消极面,利用其积极面。

在教育循环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自尊心,自尊心来自成就感(或者说高度的自我感受),那么高度的自我感受来自哪里?会有哪些因素决定?

首先是一个人在集体中的排名。这种排名会影响他的自我感受,形成自信或自卑,增强或降低自尊。

其次,每一次评分的结果会影响他的自我感受。进步或者停滞或倒退,都会导致不同的自我感受。

再次,老师的评价,更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感受。

此外,还有诸如班级风气、教师自己学生的个性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感受。

自我感受来自于挑战困难后所获得的评价。这种评价,既包括外在的评价,又包括内在的自我评价。而外在的评价,也是通过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来发挥作用的。

评价的本质,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感受,进而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意志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相应地促进道德水平的提高。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评价的目的,是协助学生明确目标,更好的挑战困难,并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提升良好的自我感受,以提高学习积极性,推动意志力、责任感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因此,这里的关键在于:

1.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

2.因此,必须努力使学生理解评价标准。

3.因此,评价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自己怀有好意的基础上,并且是激励性的。

4.因此,评价必须不知针对结果,而是针对学习过程的反馈。

5.因此,集体的教育氛围必须有助于促进个体自我评价的形成。

6.因此,必须创造越来越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可对学生的评价本身进行评价,

……

教师在不同阶段,评价学生的方法将有一定的差别,越往低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越低越依赖于外在评价,越往高年级,自我评价水平越高,越容易进行自我评价。比如说,低年级,小红花等手段就很有用切很必要;到了高年级,这个方法就越来越没有了效果。

任何评价,都需要确立标准。

1.标准并不只针对学习结果而言,标准贯穿学习活动始终,是学生必须遵循或朝向的样式。

2.标准可能是抽象的,也可能是描述的,还可能是直观的。越接近低年级,标准越趋于直观,越接近高年级,抽象化的标准越普遍。

3.标准越清晰、具体、精确、完善,越有利于推动学习活动。

许多教学活动之所以成效不高甚至失败,与缺乏清晰的或合理的标准有很大关系。

分数不是评价,而只是评价结果的形式。但分数是有意义的。分数是相对客观和便捷的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可以为老师进一步教学提供依据,也方便考察集体的学习成果并为每一个个体提供更简便的参照坐标。

永远要记住的是,不能将评分当成棍棒,而应该将评分当做检查自己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

相关文章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今天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时,魏智渊老师指出:我们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课程的目的就是要使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达到自...

  • 2020-08-26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读书总结 ...

  • 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评分(2)

    好的评价,是成长性评价。与之对应的是欠缺性评价。 欠缺性评价,是从学生的不足处入手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聚焦于...

  • 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

    2020.11.2 第十、十一讲《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预习题 新网师2020年秋学员第十、十一讲《苏霍姆林斯基教育...

  • 擦亮每一个日子

    2021.1.18 一、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13条:《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这个篇章,苏霍姆林斯基给...

  • 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的核心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这个循环的动力系统的核心是“儿童的自尊心”,正是因为“儿...

  •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你学生爱学习的秘密在这里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全面而丰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博大而精深。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

  • 【学习】也谈教师专业性

    ——听《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第一讲有感 10月31日晚,在新网师钉钉群听完了冯美娣老师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

  • 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评分(1)

    评分,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说,评价,或者反馈,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以及是有勇气继...

  • 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评分(3)

    读了“评分”这个章节,对于如何进行正确的教学评价有了很多的认识,也对现在的评价系统,有了一些思考。如何在现有的情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评分(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eh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