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者的矛与盾

作者: 默夜清辉 | 来源:发表于2017-04-26 10:47 被阅读65次

文/小辉同学jh

文艺者一般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比同龄人要“稚嫩”,感性而自由,谓之矛。另一面要比同龄人成熟,理性而思考,谓之盾。

这里的“稚嫩”,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就像是遗留了孩子的那种天真,他们时常拥有一些在外人看来不可理喻、甚至乱七八糟的想法和行为,例如几个月不减头发、写个东西可以不吃饭、整日说些“天马行空”的东西、为赋新词强说愁等等,这些无疑都是“稚嫩”的,所以会有人说:“你怎么跟个孩子一样!”

这源于文艺者天性里的敏感。小孩子是最敏感而单纯的,所以爱因斯坦说他们是最伟大的诗人。文艺者就是遗留下来这些东西,他们能很快捕捉到生活的神经,从而他们会多愁,自己的想法和话语会比一般人多,如果话说不完,就一定会以另外一种方法表达出来,例如写作、画画、雕刻等,这样“发泄”出,让自己感到舒服;

另外他们还具有成熟的一面,这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文艺者跟科学家一样,都喜欢思考事物和人生,前者往往是感性自由的,后者往往是理性严谨的,在我看来,文艺和科学的区别就在于此。所以你会发现,很少有科学家会是一个诗人,也很少会有诗人成为一个科学家。但是文艺者往往需要科学家的理性,科学家也需要文艺者的想象。

文艺者在感性的认识中,会找寻到很多的问题,因此脑袋经常不休息,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思考和创作。他们连一只蚂蚁、一枚落叶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在他们的眼里,蚂蚁和人的高度是一样的,是一条过生生的汉子。在他们眼里,一枚落叶就不是一枚落叶,会想到一艘航行在溪水中的船,一个爱人的吻……总之,他们会很容易注意和观察那些被忽视和埋没的细节,而且看到的东西,都会把它感性化,想象化。例如一个苍蝇都飞出几个艺术细胞。

文艺是感性的,但是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是离不开理性指引的。如果没有理性指引,文艺者就会彻底的感性化,也就是说“失去理智”,接近所谓的“疯子”。当然,这种理性,必须是适度的。因为当思考上升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靠近了哲学,文艺者在思想意识里最苦恼的是被哲学同化,因为哲学的东西是理性而严谨的,这跟文艺的感性而自由似乎有着“对立”。因此,文艺者往往在“疯子”和“哲学家”之间徘徊,而这一点,诗人往往体现得最明显,因为跟诗人走得最近的就是“疯子”和“哲学家”了。

生活中,文艺工作者也会受到两种“待遇”,一面是惹人讨厌,甚至恨。因为在外人看来“失去理智”的人,的确不正经,更有甚者会把其贴上“神经病”“异类”“异端”标签,纵观历史,被时人整残和冷漠的不少。“神经病”主要有两种表现,一为行为上的不合群,而为思想上的不合群。另外,他们往往有哲学家批判的思维,大部分时人虽然需要这种精神,但是往往也危及自己安全,一方面文艺者往往比较清高,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之感,不像政治家懂得“纵横捭阖”和圆滑事故,另一方面他们往往是“直肠癌”,什么人都敢惹,上到统治阶级,下到地方官员,当然身边的人同样是批判的对象,所以他们往往会被统治者驱逐或被时人冷漠。另外,他们的思想比较“复杂”,往往会让人觉得与他有着隔阂。

一面是惹人喜欢,甚至爱。喜欢的是他们的那种想法和生活方式。文艺工作者的批判,在少数人之中会引起共鸣,文艺者往往称之为同类;他们是感性的,想法多,故而是浪漫的,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具有趣味的;他们的思想比较“单纯”,跟他们在一起,你会觉得生活不只是吃喝玩乐,还有艺术和远方,当然了,前提是你跟他有相似的爱好和价值观。有些会谙人事的文艺者,往往会得到统治领导者的青睐,因为这些人能提供政治家们所不能提出的问题和对策。另外,他们也会拥有自己的一批粉丝,纵使不出名。

文艺工作者的生活虽然是充实的,但是在很多时候又是孤单的。这里的充实往往指精神上的充实,因为思考的、感触的比常人多,所以在精神上就会变得充实而快乐。之所以说他们是孤单的。第一,他们在某种行为或者思想上的不合群。第二,文艺者是时代敏感的神经,往往走在时代的前沿。俗话说:“天下大乱,乃诗家之大幸。”纵观历史,在每一个社会动荡的时期或以后不久,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文艺者、批判家等等。例如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处于新旧时代的民国、文革以后的“反思文学”等等。第三,他们关心的不只是日常中的琐事和常事,而是更深层次的东西,喜欢这些东西的人,在众人中本来就比较少。

文艺者往往是理想的,然而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文艺工作者,也要吃喝拉撒睡、娶老婆等等,这些都是必须要面对的。但是文艺者往往视文艺为“缪斯”,吃喝拉撒睡这样的东西往往不太重要了,喜欢投资那些不能吃喝拉撒睡的东西。由于这种“脱离现实”的理想生活,所以不少的文艺者,在物质上是清贫的。举个例子,假如你嫁给一个职业作家,他有可能一天中,半数以上的时间在进行创作,而且你还不能打扰他。

文艺的东西,当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或者遇到某些“巧缘”的时候,是很难转化为金钱的。当然,文艺作品,本质上就是一种精神的产物,就像大麻一样,让人上瘾。所以,我觉得如果真正的喜欢文艺,可以把它当做一种兴趣,处理好职业和它的关系,兼顾两者,这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更理想的。

……

文艺者带着矛与盾,走在现实的理想中。

2017.4.26


相关文章

  • 文艺者的矛与盾

    文/小辉同学jh 文艺者一般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比同龄人要“稚嫩”,感性而自由,谓之矛。另一面要比同龄人成熟,理...

  • 每日一诗

    矛与盾 韩非子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

  • 矛/盾

    矛与盾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

  • 矛与盾

    矛即盾,盾即矛。 无矛无以盾之说 无盾何来矛之言 矛之所向,盾之所向 矛之所愿,盾之所愿 矛以攻盾,是以取胜 盾以...

  • 自相矛盾

    【先秦 】韩非 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 矛与盾

    矛与盾都是冷兵器时代最杰出的战争利器。矛长约一丈,主进攻。盾宽约三尺,主防守。善战者一手执矛,一手持盾,攻守兼备。...

  • 自陷论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

  • 攻与守的道理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

  • 2021-11-27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网友评论

  • 花讲:那么伪文艺是什么呢
    默夜清辉:@树植和虫 不是的,越是伪文艺,就越不自然,
    花讲: @小辉同学jh 嗯…之前玩的测试说我是伪文艺…而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比较喜欢自然,比较喜欢安静的时间里做点小玩意,做着愉悦自己的事……那么我是伪文吗
    默夜清辉:@树植和虫 伪文艺,就是不是文艺者,装。

本文标题:文艺者的矛与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ki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