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有时就像斗兽场,你可能一不留神就遇上各类“精怪”。
小龙昨天在微信上问我,有什么好工作推荐?
我挺奇怪,前阵子还在朋友圈晒公司福利,炫耀拿了年终奖的人,怎么突然想跳槽?
他气呼呼说:“老板偏心啊!我们部门主管位置空了,你猜最后谁上位?
“那个没事总往老板办公室跑,拍照硬挤也要站到老板旁边的小郑!
“大家业绩差不多。我进公司年限比他长,居然爬到我头上!凭什么?不就凭不要脸、拍马屁?”
我笑笑,不置可否。他的话,我信一半。
那个小郑或许的确是个邀功精,但若说仅凭这一手,就能成功坐上一家大公司部门主管的位置,我不信。
身在职场,你若完全不懂得自我展现,还一味酸别人的成绩,你不也正是一枚柠檬精么?
有个段子,为什么每个小婴儿,都是哭着来到人世?
回答:笑着出来,容易吓到你妈,她不给你奶。
笑过之后,道理很清晰:会哭的娃,有奶喝。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心理学教授雷迪研究表明:6个月大至3岁间的婴幼儿,会懂得用假哭与装笑,来达到吸引父母注意的目的。
专家认为,从小就精于此道的娃,大多数在成年以后,比不会这招的孩子更聪明。
可以说,展现自己这件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但在职场上赤裸裸地展现天性,是缺心眼与没情商。
我们常常能看到如下场景:
部门开会,领导发言后,总有人会抢着第一个站起来,张口就歌功颂德;
团建KTV活动,有人永远只做两件事:帮领导点歌,陪领导喝酒。对其他同事爱答不理;
发常规邮件,心机同事的抄送列表总是一大堆,恨不得把全球总裁一起加上……
这些为出风头,不管不顾的邀功,是一种无脑行为。
真正厉害的邀功精,不会被人一眼看穿。
合理邀功,是基于你值得展现的资本,在适当的场合,把它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知乎大V金老湿讲过一个故事。
他之前做新媒体,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笃定只要努力,老板就会看得见。
那时,他的主要工作是数据分析。做得很用心,常常把各种数据列成一张表,并分享给其他同事。
有一天,同部门一个同事升职。老板在会上大力表扬:
“大家看,XX做事非常用心。这数据分析做得太到位了!”
金老湿抱着学习心态,过去看怎么做的,一看完就气炸了。
这就是我做的数据分析!她竟然拿去跟老板邀功!
生气归生气,他立刻醒悟:不要相信老板看得见你的努力。
越大的公司,老板越有可能看不见你的努力,你得学会晒出来。
正如邱晨所说,认真工作的人不邀功,就会让不作为的人有邀功的机会。邀功是为了让你的功劳不要放在不配的人身上。
创业期间,我也曾遇过这类情况。
有一阵很忙,过了截止时间蛮久,我才想起先前布置了一篇人物稿,似乎还没收到反馈。
我去问负责稿件的小彭。小彭说,我早写完了呀,您一直没问要,我就没说。
这话听得我有些皱眉。不问,就不说?如果我一直不问,这事就不了了之?
小彭这事,还真不是个例。
不少职场新人似乎都存在类似认知:只用把工作完成,不用管结果是否是公司需要的。
新人们不明白,不管什么类型的老板,或许会为你的工作过程鼓掌,但最终,他们只会为结果买单。
邀功不是逼功,决定权在老板,表达权在员工。老板要亲自看成绩,员工也要亲自说成绩。
《请给我结果》一书中,作者写道:
一个员工单纯地做事只是在完成任务,充其量得到的是苦劳,而其做事的结果,才是判断有无功劳的基础。
这结果,你若不主动说,真的别指望老板会自己发现。
《奇葩说》有一期,就是讨论要不要做邀功精。
我很喜欢马东的观点。
“生活人格和工作人格是不同的。讨厌邀功精是生活人格的本能。
在职场人格中,邀功是有价值的。邀就是要,代表了你有要做出价值和体现价值的欲望。
邀是进取的态度,功是结果导向的必然要求。”
他的话,说出了本质:生活中的邀功精不讨人喜欢,但在工作中是老板所看重的正向特点。
既要展现,又不能展现得太过,分寸如何拿捏?
我们以一个典型场景为例来说说。
假设你获得了优秀员工奖,该如何在年会上发表获奖感言?
大家同部门,活干得差不多,竟然偏偏你得奖?此时,台下的柠檬精一定不少。
为了安抚空气里弥漫的酸味儿,大部分人的思路是:说感言时,尽量带上别人名字,这样不会得罪人。
就像电影颁奖盛典,演员上台领奖,通常说辞:
“感谢导演、感谢制片人、感谢我的搭档XX及幕后团队,你们辛苦了。这个奖不止是我的,更是你们的。”
这样的表达,及格。但过于套路,毫无力度。
我们换个角度,从根上思考:老板为什么要让优秀员工上台发表感言?
答案不言而喻:树立榜样,让其他员工见贤思齐。
所以,一段优秀的获奖感言,可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有的放矢,表达感谢。
泛泛地感谢某某某,等同白说。
但如果你说:
“在A项目中,小孙连续陪我熬了三个通宵,帮我纠正了5个错误,这才有了最终的好成绩,感谢小孙!没有他,我不可能获得这个奖。”
不抢功,不居功,用细节帮没获奖的同事凸显价值,这是展现团队精神最好的打开方式。
二是客观真诚,总结经验。
“其实大家都做得很好,为什么是我获奖了?我想,或许是在这3点上,有些亮点。
借此机会,我总结一下,给大家提供参考。相信来年,大家也都可以获奖。”
以干货代替套话,传递对其他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这样说,相信不止小孙和其他同事,老板也会对你另眼相看。
适度展现,是门学问。
真正厉害的“邀功精”,都懂得正确看待“邀功”这件事:可以邀功,但千万别只是精于邀功。
聪明的职场邀功,是树立积极人设,不是树敌。
每一次邀功,都应拿出实料,当成进一步树立品牌形象的机会,让柠檬精们心服口服,让自己的职场路顺风顺水。
愿你我,都能成为游刃有余的展现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