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陆子的国学课堂简友广场每天写1000字
是可忍,孰不可忍?你其实误解了他

是可忍,孰不可忍?你其实误解了他

作者: 慢慢学说话 | 来源:发表于2021-05-25 07:59 被阅读0次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是我们经常引用的口头禅。理解为,面对忍无可忍的事情,如果还要忍下去,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忍的了。表明这件事情非常严重,超出了个人的忍受范围,让人不需要再忍受了,可以去对无法忍受之事进行反驳、攻击了。

其实这种理解是有误的。孔子对这句话的解释是:连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是他不忍心去做的?让人要有“不忍心”的心,不要再去做“违心违德违法”之事。

忍心去做和不做的事情,孔子是明确了对象的。八佾舞于庭,这种僭越之事是不能做的,是不忍心去做的。当时做活动的时候可以安排人跳舞,但跳舞是有规矩的。一佾是八个人排成一列。普通人家可以有两行人跳舞,卿大夫可以有四行,诸侯可以有六行,只有国君、天子才可以用八行,一共六十四个人共同起舞。但季氏作为贵族,比鲁国的国君地位要低一层,但他仰仗自己有权有势,在家办理活动时居然用了国君的规格八佾一起跳舞,这种事是违背礼法、规则、道德和良心的事情,本应该是不忍心去做的。

人为什么会有不忍之心?人性并非本善或本恶,人性不是一个持久恒定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有一个内在的力量,那就是向善。梁漱溟先生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向善的力量。灭霸打个响指,一半的人都将死去,但是他的初心是希望重新建立好的社会秩序,他的原始初衷是善的,只是方法用错了。有的人伤害了别人触犯了法律,但他的动机也有向善的部分,为了获得爱、关怀和尊重

那么每个人都有不忍之心,内心都有向善的种子,为什么还会有人行恶呢?因为他们受外物所惑,把善心给“忍”住了,不让向善的力量发挥作用,被利益、面子、地位这些外在的东西控制住了自己的意识。没有善心的指导,当然容易做错事、做坏事。

孔子还认为不要忽视“忍”的力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忍心去做一件小的坏事,侥幸认为没关系,结果就会一次一次的忍心打破底线,这种“忍心”行恶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大,最终陷入到道德滑坡。也不要忍心不去做一件小的善事,认为作用不大,效果不明显,小的善事积累多了也会有大的正能量。

人时刻都面临选择,站在十字路口,我们要从善心出发,忍住行恶之心,做一个有温度、“不忍心”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可忍,孰不可忍?你其实误解了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kq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