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机构的走廊里挤满了学生的家长,从年龄上看,有的是父母,有的该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大部分低头看手机,还有几个趴在教室的门上,透过嵌在门上的窗口向教室里张望,我在走廊的一头擦着时间踱步,等待培训班里的儿子下课。
那一刻,我疑惑,这个社会教育的逻辑。
待其他家长陆续走进教室,陆续带着自己的孩子离开,走廊上不再拥挤了,我走进儿子所在的教室。学生已经走了大半,教室里只剩下几个小朋友,儿子抬头看见我,我朝他微笑,算是打了招呼。我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走到孩子身边,忙着帮他们收拾书本和文具,我站到门边不碍事的地方等他。
辅导员在擦掉白板上的板书,清洁工在扫地,儿子还在他的位子上低头写字,由于隔了几排座位,我看不到他在写什么,大概是在记录作业吧,我猜。我没有催促他,只是这样静静地看着。
几分钟后,看见他合上课本,将文具放到笔袋中,收集好课桌下格子里散着的练习卷,取下置于椅背后的书包,一样样放进书包中。穿上外套,把书包背在身上,临走前将座椅填到课桌下面。
那一刻,我感到欣慰。我相信,他将有能力面对这个世界,有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他走到我的面前,我摸摸他的头,牵着他的手走出教室。他的小手热热的,握着像握了个暖手宝。可是随着他渐渐长大,还能这样握多久呢?也许不等到小学毕业,他已经不再愿意与我手牵手一起走了,我不确定。
龙应台在她的文章里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们渐行渐远背后,不也是父母深切的目光吗?我仿佛又看到,刚刚过完年,目送我驾车远去的站在雪地里的父母。
那一刻,我更加握紧了儿子手。
走出培训班的大厅,我问他:“现在想去哪里?”
他说:“回家,唐人街探案才看了一半,还没看完。”
我说:“好,不过,旁边有个新华书店。我们先去逛逛吧,”
他叫嚷:“不要,没意思。”
我坚持:“陪爸爸去看看嘛,新开的,打八折呢。”
来到书店,我到靠近窗边的文学柜看书,等我选好书去找他,发现他正跪在地上,专注地看一本趣味科学方面的书。见我过来,拉着我,给我看他刚看到的对他来说神奇的现象,是那么地兴奋。
那一刻,我羡慕他,羡慕他那一颗如此好奇的心。
但我又有些失落,我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会也变得像我一样麻木,变得对这个世界不再敏感。
陪他选了两本书,结账走出书店。
他问我:“你想让我先看哪一本?”
我说:“就中外神话故事那一本吧。”
他问:“为什么?”
我说:“想象力,让人脑洞大开。爸爸希望你也充满想象力。”
那一刻,我希望他的人生可以精彩一些,是那种有梦可以追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