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抑郁的认知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也常会听到身边不少人都有了抑郁症的困扰,或轻度或重度!
就像央视崔永元等公众人物也受到了不同程度抑郁的伤害,在与自己的抗战中,与自己和解,最终战胜了抑郁!
每每听到这样的消息就会觉得心痛,因为他们就像一个孤独的战士,在与自己身心灵和解的道路上挣扎抗战,个中滋味只有自身能够体会,着实令人心疼!而其他人的力量显得那么有限,终究要靠自己不断的努力成长、克服障碍走出阴霾!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耐挫力去抗压去成长,越挫越勇呢?或许事实上很多人都存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而你是否用心察觉了呢?
据有关资料阐述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比例上女性高于男性。
抑郁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作过程。
1.生物学因素 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
2.心理因素 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
3.社会环境因素 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
主要表现有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甚者悲观厌世。抑郁症会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
02 调整身心的方法
不管忙与不忙,睡得多或少,你是否总是感到很疲倦?注意力一直无法集中,脑中杂念丛生?如果你有以上状态,也许你累的不是身体,而是大脑。休息不仅仅是放松身体,大脑的疲劳也不容忽视。
最近看到日本作家久贺谷亮的《高效休息法》中提到,“大脑的所有疲劳和压力都来自过去和未来,是对过去的事情心有不甘和对未来的事情充满不安。”
如果他们的内心始终无法好好休息,那再怎么度假和娱乐也是没有意义的.
《高效休息法》中提到DMN就是个大脑能量中的浪费家。所谓DMN (Default Mode-Network,预设模式网络),即由大脑的内侧前额叶皮质、后扣带皮层、楔前叶、顶叶顶下叶等构成的大脑网络。它会在大脑未执行有意识活动时,自动进行基本操作。换言之,就是大脑的“低速空转”状态,让大脑成为一种总是动个不停的器官。
DMN的能量消耗惊人,占大脑整体能量消耗的60%~80%。而当人有意识地去做某件事时,只需要在原来的能量消耗基础上追加5%。如果想让大脑休息,就必须避免过度使用DMN这个能量浪费者。而掌握正念冥想,就能够抑制DMN的关键部位,避免杂念对大脑能量的消耗。
而如何塑造不会累的大脑,从该书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几个行而有效的办法持续使用,相信对赶走小抑郁有很好的帮助.
1.保持正念
谷歌公司将正念定义为:不做任何评价和判断,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经验上。正念能让大脑各个部位的联结产生变化。
研究发现,有经验的冥想者,其大脑后扣带皮层和上前扣带皮层、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联结会更加紧密。也就是说,通过冥想,我们便能够控制DMN的活动。借此,人们就可以锻炼出不会心神不宁的内心,和不易疲劳的大脑了。
它不仅可以改变大脑的“运作状况”,还能够进一步预防疲劳。在某项研究中,甚至发现它能够抑制压力激素——皮质醇的生成。我们很有可能借助正念,创造出一个具有高度抗压性的大脑。
2、感受呼吸 活在当下
当你心中一直有在焦虑一件事情的时候,转移注意力,把意识集中于当下,用意识关注身体的感觉,感受与周围环境的接触,比如脚底与地板、屁股和椅子、手和大腿等等,感受身体被地球重力吸引。
关注自己的呼吸,让大脑获得充分的休息,学会处于当下。
注意,呼吸是意识的锚。一旦发现自己浮现杂念,就将呼吸作为锚点,将注意力重新拉回来;即便产生了杂念,也不必苛责自己,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扔掉“胡思乱想”,对自己说“我受够了!”,然后将这些想法抛出脑外,不要把思考中的自己和思考的事情混为一谈,对想法采取旁观者的状态。
不要判断好坏,正念的基础是接受原本的当下,你是否用了不属于“当下”的其他标准来评判事物?找出该想法为何会不断浮现的原因,从自己的“深层需求”出发,开始重新思考。

03 破茧成蝶
我们常惊艳于翩翩起舞的蝴蝶,它们是如此美丽,如此迷人,如此安详!它们一会儿在空中嬉戏玩耍,一会儿又停下来玩捉迷藏,她与花儿在一起的画面很美!
可鲜为人知的是,一个个蝴蝶卵却要在黑暗的蛹中挣扎经历数百日的煎熬,在上天的部署下,它要通过茧上一道希望的小口上用力挤压将体液从身体一直挤压到翅膀上,这样它才能脱茧而出展翅飞行,完成一次美丽的蜕变!
这让我们看到了坚持的真正内涵。不管曾经历过无数的失败与挫折,也曾遇到困难而沮丧,也曾为一次次失败而泪流满面,但要相信,只要坚持走过生命的低谷,总会迎来胜利的曙光;从毛毛虫走向破茧成蝶,走出黑暗的弥彰,为春日增添一份美丽。
身处快速发展变革的当今社会,需要大家多重视自己及身边人的身心健康,适时放慢自己的脚步,别让灵魂落在身后!予以身边人多一些的理解与及时帮助,做强大内心的自己,接纳当下的自己。
用积极打败消极,顺其自然,活在当下,赶走你的小抑郁!正如张德芬老师说的:一切的根源在于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