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ummer_J

1
汉字是文化的传承,穿越了历史的沧桑,来到我们的身边,不动声色的讲述着在悠悠长河中发生的那些事。每一个汉字都可以看着一部历史,以它特有的方式记录的着。
很多时候,我以为我们很了解汉字,很了解他们的意思;殊不知,我们可能连自己名字的中的那几个字都不了解。偶然的机会在一堂公开课上看到了武汉大学万献初先生讲的说文解字,学到了很多。
2
关于姓氏
你对自己的姓氏有多少了解呢?在现在的意义上“姓氏”多指的是“姓”而不是“姓名”。这其实与传统意义上“姓氏”有很大的区别
段玉载注《说文》“氏”下:姓者,统于上者也,氏者,别语下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祚之土而命之姓。”
由此可见,我们的姓其实与氏差别还是挺大的,很多姓是根据当时的所在的封地或者居住环境的来进行命名的。
古代一个父亲会有很多儿子,随着部落或自身能力的壮大,就会对他们进行分封,分在不同的封地就因地制宜的给他们选择了“氏”。
此时在理论上这些部落还都是一家人,都是同族同姓的,但每个人的“氏”又不相同。换句话来讲,其实“氏”就是姓的一个分支。
而且“姓”出现的很早,在商周之前就有了,比如说我们所熟知的黄帝其实姓“姬”,炎帝其实姓“姜”,秦始皇姓“嬴”(这个其实很多人都知道)……
这样看来古代的“氏”有点像现在的“名”加以区分彼此,“姓”有点儿像现在的姓和备份(在传统意义上,现在三个字的名字,第一个字是姓,第二字通常是辈分,第三个通常是名,通常情况下,默认后两个字为“名”,辈分是用来在同族之间的区分,名是用于在同辈之间区分。)
3
关于汉字
除了姓氏,每个汉字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在后来简化之后,虽然做了调整,但依稀能够看到他原本的样子;就能明白古人造字的不易,也被他们的能力折服。
举个简单的例子:
“乌”字应该很熟悉吧,但你能想象出他是怎么造出来的吗?
首先,乌原本指的是“乌鸦”,刚刚发明的时候它就仅仅只代表鸟类的一种,其他的意思都是后来引申出来的。
乌鸦要怎么表示呢?古人就很聪明,乌鸦本身是黑色的,刚好眼睛的眼珠也是黑的,所以眼珠是看不到的(其实是因为眼珠的颜色和羽毛的颜色相近,并不是说看不到眼珠),所以就把“鸟”的眼睛去掉了就成了“乌”字,这样你就懂了,其实“鸟”字中间的那一点表示的就是鸟的眼睛。
汉字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先生在讲的时候,还说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小故事,关于“秃”字的这个字,当时仓颉在造字的时候呢,也特别纠结,这个该怎么表示呢?
有天早上起来,一推开门刚好看到一个秃头的人趴在门前的稻田里,突发灵感,就创造了这个字。可信度有多高,先生说他也不确定,但可以当个趣闻。由此也见得,当时创字的时候,有多么的不容易。
汉字是我们的国粹,真的应该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
【简宝玉分享会写作日更打卡第二十七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