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只因松自立,而不与君同——访14级法学专业杨贤静

只因松自立,而不与君同——访14级法学专业杨贤静

作者: 陌唯 | 来源:发表于2017-12-29 19:29 被阅读23次

文/曹渝祺 柯孟玲      修改/陌唯

有这样一座桥,这桥记载着山村里淳朴的民间风情,见证着一对又一对有情人的牵手成功,这就是贵州的风雨桥。逢年过节,桥上挤满了人,人们放下手中的工作,在风雨桥的长廊对面而坐,互唱情歌。有时是单人独唱,他人随声附和;有时是男女斗歌,你来我往。歌唱的内容都来自生活,充满情趣。“这儿最流行的是唱山歌,有些青年们的恋爱不是‘谈’成的,而是‘唱’成的”。在这里土生土长的杨贤静告诉我们。

杨贤静是我院14级法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和很多人不同的是,她是苗族人。她的家乡位于有“杉木之乡”之称的贵州锦屏,这是一个有着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并且保存较好的地方。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歌曲之于他们就像是书本之于我们,都是一种精神上的食粮,所谓“饭养身,歌养心”说的就是如此。杨贤静对山歌的最初印象来源于母亲,她回忆到,“我妈妈年轻时对山歌的痴迷程度像是着了魔,可以不顾外公打骂,老师批评,即便是逃课也要和乡里的姐妹一起去参加唱情歌比赛”。说这话时,贤静的嘴角微微上扬,似是对母亲张扬的个性表示认可。她表示尽管自己并不会唱,但总能被这种歌声所吸引。

除了山歌,这里的民族文化艺术和工艺也是极具地方特色,尤其以刺绣著称。在这个小山村里有这样一个习俗:凡是有女儿的家庭,就要从小为她置办嫁妆,婚礼穿的服饰都需要手工制作,全靠一针一线绣成,因此一套嫁妆往往要花上三五年的时间进行筹备。“我不热衷于嫁人,因为我不舍得母亲在灯下忙碌。”贤静总怕置办嫁妆会熬坏了妈妈的眼睛,而妈妈却总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服她,一直都在坚持。“我也习惯穿垫有母亲气味鞋垫的鞋子,这样,无论我走到哪里,走得多远,脚心窝里都踩着踏实的感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贵州锦屏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孕育了杨贤静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无论身处何方,贤静总会想起母亲的辛劳与关爱,灯光下母亲缝制衣物的严肃的神情,总是伴随着故乡那清远的歌声飘进游子的梦中。

拥抱文字,记录真实

自然的山水总是给善于观察的人意外的惊喜。杨贤静习惯于用她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身边一切事物的美,并将山水之乐转换成文字流于笔尖。贤静从小就很喜欢写作文,对文字的喜爱,早已在心里扎根。她用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话,就这样不知不觉写了两本日记本的诗。她觉得在文学的世界里,自己可以自由发挥,畅谈内心真实的想法。“文学可以创造出自己的快乐和烦恼,有着假想的喜怒哀乐”。

谈到文字,贤静还有一段奇妙的缘分。高中时她向《疯狂阅读》投过一篇稿子,有一句话被选在了每页下方的精选栏中。安徽的一位学生看到这句话,便朝着书上地址写了一封信给她。直到贤静高三拿录取通知书时才发现,在高一时有人给她写过信。她通过信上的联系方式,和这位互加好友,使这迟到的缘分得以延续。

上大学之后贤静参加了院报,也得到了不少的锻炼。“大一时,写完稿子,都会给好朋友看看,请他们帮我修改,有时也会找同学推荐的朋友,相互评析自己的文章。大二时,总是半夜被学姐退稿,为了当好编辑,为改好一篇文章,总是在个别词语的使用上和同学探讨很久。”这种踏实、进取、死抠的精神使得贤静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除了在学校的写稿经历,她还有另一重身份——电台的文编。“因为平时会喜欢听抒情的播音文章,有一次听了喜马拉雅FM电台,知道对方在招收文编,于是就带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最后很幸运地成为了一米阳光的文编。写着单纯、简单的文字,抒写自己所向往的自由,是很开心的一件事。”当问起对于文学的看法时,她坚定地回答,“文学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词藻,记录最真实才是意义所在”。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看吧

贤静是个很独立的女孩子,正如她喜欢的那句话:只因松自立,而不与君同。她也一直告诫自己:要向松树学习,做一名敢于追求,不与君同的女子。大学贤静来到了距家一千多公里的南昌,面对陌生的环境,她很快地适应了,结交了很多朋友,并且让自己的爱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除了享受诗和远方的寂静,她也有活泼好动的一面,那就是当她遇上篮球的时候。在她身上,文字与篮球毫无违和感,并且能够很好地相融。当问到与篮球的不解之缘时,贤静告诉我们她小学时就喜欢和男生抢篮球玩,到了初中就会跟一两个喜欢打球的女生一起打球,高中时有了球赛,但在比赛中她输得很惨烈。教练总说贤静是潜水的,她也这么觉得。“我打球是很随意的,就像写作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骨子里的自由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自从大一时被法学系的学姐领进门成为篮球队的队员以来,贤静一直在坚持这项爱好。同为篮球队队员并且也来自贵州的李霜霜告诉我们:“贤静姐教过我0度角投篮,她在外线投篮比我们准,我问她原因,她说是练的,一个角度投100个球。”“人热情,喜欢帮助别人,单纯没心机,直爽”,这是李霜霜看到自己老乡时的感觉。

除了追求自己所喜爱的篮球,贤静也有一颗“我想出去看看”的心。她去过南京、武汉、长沙以及庐山等地。其中令她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南京大屠杀门口那个名为《家破人亡》的主题雕塑,“给我的感觉触目惊心”。“我知道那不只是块石头,但这种情感只有懂得的人才能有深刻体会。”当时有很多游客用相机或者手机拍照留恋,贤静对此不太赞同。“有些景点与其拍下来,倒不如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

一路走来,贤静从没有退缩,而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追求真我的道路上一往直前。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如今那个曾经想看看外面世界的女孩在经历了几年的异乡漂泊后,却愈发有了乡愁。 “到底还是家里好,虽然条件不好,但有那种人文风情在。”在她的空间里,转发着各种有关苗族文化的视频和图片。贤静表示自己只有过年才会回家,长期身处异地的生活总会让她生出回家看看的念想。“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对故乡的眷念促使贤静做了一个决定:考家乡的公务员。“我的家在山里的山里,那里有青山绿水,也有风声歌绕。然而我们总是不会珍惜就在身边的风景,只是当自己远离了,失去了才会发现其中的弥足珍贵。”正是这种感觉在呼唤着她回家,只有当她踏上那方土地,才会有归属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只因松自立,而不与君同——访14级法学专业杨贤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jw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