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龙应台新作《天长地久》有感

今年的夏日格外炎热,今天是一年中的中伏第四天,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看了一眼QQ上的天气,显示今天的最高气温是35℃。而我却能在如此暑热难耐的在外环境中,让自己沉静下来沉浸在这本书了,一口气读完这十几万字的文字,自己都感到惊讶。
龙应台一直也是自己关注的女性,她的生命与经历是与众不同的。读过她写的很多的书,仰慕其才华和胆识,羡慕其勇敢和洒脱。这部新书可以说是她初老之作,回首生命历程,应该是对生命有更多的彻悟。其实,文字中龙应台的视野没有局限在自己的生命时限之内,而是超越了自己的生命时限,观照自我生命上下两代人的体验。
读《天长地久》让我想起了若干年前,读过张洁的《世界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还有几年前读过陈春花老师的《带着母亲去旅行》,这其中贯穿的都是那样一种情感,就是对年迈母亲陪伴不足的一种悔意。
之所以对这些书如此关注和感兴趣,实在是因为母子之间的那份天生的情感,一种母子生命一体的情感。读这些文字,真的是于我心有戚戚焉!她们的书写实在是得我心之所同然,印心,入心。
龙应台是在自己人生经历了太多,体验太多,走的太远之后,毅然放弃世俗的所有,66岁之时回到92岁的失智母亲身边的。在别人看来是龙应台尽子女之孝,而在龙应台自己而言,她说是母亲又给了她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给了她重新认识生命的机会。龙应台写下的这些文字,是写给92岁失智母亲的信,母亲已经不能看,看不懂这些文字了。所以,看起来似乎好像龙应台自言自语。但龙应台借陪伴母亲之机,对生命作了纵深和广阔的思考,以自身和母亲的生命为基点,在生命传承的几代人之间不断追问,甚至进入广阔的历史空间,探求生命价值。
作家张洁的文字,主题就道出了母子之间的本质,“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带着无奈和深刻的自省。她是在照料母亲临终时写下的谢谢文字,有深深的自责,也有心疼。书中叙述的整个过程,在我的头脑中已经模糊,但我始终记得“母亲是最疼我的那一个人”。其实,作为子女的这三个人,都已经尽心照料了晚年的母亲。然文字之中还是有自责,总感到自己没有很好的做好女儿。
陈春花老师在关怀晚年的母亲这一点上要比别人做的都好。她常常利用自己工作的机会带母亲旅行,实质上就是把母亲带在身边。陈老师的人生和日程是紧凑丰富繁忙的,但她很好的处理了工作和陪伴母亲的问题,她是我们的榜样。
母亲是去年寒假前病倒的,她预感到自己的大限将至,执拗的离开医院回到家里。从那个时候到现在一直困在家里的炕上,我为此难过,所以正常时间每个周末我都要回到她的身边陪伴她。刚开始的时候,自己曾动念舍弃工作,陪她到走。然我不是龙应台,不是张洁,更不是陈春花,没有她们的本事,也没有她们的名气,我终没有勇气舍弃工作一直陪伴母亲。
《天长地久》(龙应台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读书笔记:
1.人与人、代与代之间的初心凝视,这门个人的功课范围之大、涵养之深、体悟之艰、实践之难,比都会间对于正义的争执要诚实得多,重大得多。P10
2.上一代不会倾吐,下一代无心体会,生命,就像黄昏后的余光,瞬间沒入黑暗。P19
3.一旦是母亲,你就被抛进“母亲”这个格子里,定格为我人生的后盾。后盾在我的“后面”,是保护我的安全、推动我往前的力量,但是因为我的眼睛长在前面,就注定了永远看不到后面的你。p21-22
4.朝菌暮枯,夏虫秋死,花开就是花落的预备,生命就是时序的完成。P45
5.自君别后,倏忽三十载……念及君犹飘零远方,天地寂寥,无所依靠,乃不忍独死。 与君别时,红颜嫣然,今岁执笔,凝已半百,疏发苍苍,形容枯槁。得去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
近欲遣此书,济行无人,不辨遣信。
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王羲之《初月帖》P70-71
6.人生里有很多角色扮演,而诚实的人在不同的角色之间必须有一致性。P76
7.我第一次发现,两代之间的“质量时间”,并不止于给予下一代的孩子,还有于回首上一代的父母,这将是一辈子要坚守的幸福仪式。P85
8.艺术必须给不安的人带来安适,给安适的人带来不安……P88
9.创作者会创作,都是因为心灵深处有一种黑暗,不平衡,痛苦,不能不吐出来,吐出来就是作品。没有痛苦就没有创作。P88
10.人生的聚,有定额,人生的散,有期程,你无法索求,更无法延期。P161
11.你以为落日天天绚烂回头,晚霞夜夜华丽演出,其实,落日是时间的刻度,晚霞是生命的秒表,每一个美的当下,一说出“当下”二字,它已经一笔勾销。P161
12.总是在机会过去之后,才明白,我必须学会把暂时片刻当做天长地久,给予所有的“旅寓”以“家园”的对待。陪伴美君是我错失后的课业实践。P162
13.不再是匆匆来,匆匆一瞥,匆匆走;不再是徐晃一招的“妈你好吗”然后就坐到一旁低头看手机;不再是一个月打一两次浅浅的照面;真正两脚着地,留在你身边,我才认识了九十三岁的你,失智的你。P171
14.因为留在你身旁,我终于第一次得知,你完全感受得到我的温暖和情感汩汩地流向你。P172
15.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P172
16.我们的身体在同一个空间,可是我们以不同的时间速度在走向终点。P179
17.养儿育女的人是否早就知道,当初做牛做马让儿女受高等教育,最后会换得他们从高处俯视你,不耐烦地对你说“哎呀,你不懂啦”?P202
18.首度结婚——那不是探险吗?人生第一个工作——那不是远行吗?那么死亡,不就是人生最大的远行、最极端的探险?P261
19.他要远行的地方,确实比较麻烦:非但凡是去过的人都没有回来过,而且,每一个去过的人都是第一次去。P26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