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民俗
《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

《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

作者: 醉藤 | 来源:发表于2020-04-15 13:45 被阅读0次

读余华的小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之感,但是压抑之中又带着点幽默,幽默之中又带点失落。

读《在细雨中呼喊》,总感觉无论是里面的人物还是情节是那么的实际和逼真,又是那么的遥远和虚幻。这种矛盾心理在心里反复徘徊着。

里面无论是孙光林,孙光平,孙光明还是孙广才,现实中从自己身上或者是周围的人身上总是能多多少少看到这些人物的缩影。

孙广才和孙光平同时爬上了寡妇的床,这很荒诞,可是又似乎很写实。孙广才性格懦弱,贪财好色,有妇之夫爬山寡妇的床不说还对自己的儿媳妇也下手,这种畜性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是看不见的。

孙光平性格暴躁,在家庭成员中和父亲算是比较对眼的,在这一点上他爬山寡妇的床好像是意料之外,却又是在情理之中。好不容易他想有个家过着简单又平凡的生活,自己的媳妇却又被自己的父亲给污染了。孙光平一怒之下割下了孙广才的耳朵,进了监狱。这无疑是一个悲剧。在人看到生活的希望的时候,现实又给其重重的一击,把人打到谷底。

但是孙广才和孙光平也有让人感动的一面。在孙光明死的时候,孙广才和孙光平背着孙光明不停歇地跑,直到精疲力竭。可是我还没在感动中走出来,又看到了孙光明悲哀的一面。孙广才和孙光平想通过孙光明的死,来获取去大城市的机会,他们想通过这无辜的小孩的死亡来为自己谋利。顷刻之间浓浓的悲哀弥漫开来。

书中似乎每个人都是悲哀的。孙光平和孙广才上文已经有所提及,苏杭和苏宇不也是吗?父亲因为和寡妇有染,从此家里没有了安宁。苏杭和苏宇因为性冲动和性变态纷纷走上了畸形的人生之路。音乐老师和漂亮女生的师生恋在被揭发之后双双也没有了幸福可言。青春靓丽的冯玉青本来有着明媚的明天,却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村里的无赖继而被无情地抛弃,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还有祖父,处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之中,自然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他在很多时候的地位是和孙光林是一样的,不被重视,不被关心,却分分钟被辱骂和嫌弃。所以在打破了东西之后他诬陷孙光明和怂恿孙光明割桌腿即使是很可恨,但是也很可怜。所以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和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是互通的。在祖父闭眼的时候孙广才几乎还带着窃喜这无疑是这对父子的悲哀。

在细雨中呼喊,呼喊希望,呼喊光明,可是很多时候招来的却是绝望和黑暗。

未来不可预知,但是过去的回忆却是可以实实在在地在自己的脑海里。即使当时发生的事情给当事者带来多大的冲击,成为回忆之后却可以任由自己把握。

这部小说带给人的画面感很强,所以印象才会那般深刻。但愿所有善良的人都能在这个世间被温柔以待。

相关文章

  • 《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

    前不久读了余华的活着深深被他的文章吸引于是又捧起了她写的《在细雨中呼喊》。 孙光林作为故事的是叙述者和最终的回...

  • 《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

    《在细雨中呼喊》这本书不同于余华的其他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更像是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我似乎可以称之为...

  • 《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

    这本书是书友聚会时推荐给我的,自书屋开启后,我更想看到的是书友们喜爱的书,比起书架上或公众评定的经典,个人推荐的更...

  • 《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

    抬头我的天空是澄清的,阳光耀眼但是我有太阳伞。周围是文明法治的社会,川流的人潮井然有序。 低头看完的《在细雨中呼喊...

  • 读后感 《在细雨中呼喊》

  • 《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

    终于把《在细雨中呼喊》读完了。 老实说,书是读完了,可是却看不是很懂,也许是理解能力的问题,很多的地方都不太能理解...

  • 《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

    读完《在细雨中呼喊》感觉这本书讲故事的方式和《额尔古纳河右岸》有相似之处,都是以倒序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对往事...

  • 《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关于童年、关于往事的回忆,而这些回忆也许因为年龄的原因留下的大多是童年的欢欣与纯真。但是余华...

  • 《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

    读余华的小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之感,但是压抑之中又带着点幽默,幽默之中又带点失落。 读《在细雨中呼喊》,总感觉...

  • 《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

    很久没有看小说了,在先生的感慨加嘲弄声中,在和小神兽的斗智斗勇中,坚持读完了这本小说。我的读书笔记,常常写的是是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cc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