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陶同学这两天的生活很愉快。
一、作业
昨天和他们班牛牛一起来我家玩,牛牛奶奶交代让他们先写作业,老师也这么交代,结果回家之后俩人一边说着要写作业一边玩,迟迟不开始。提醒几次,无效,我决定不管了,和他们确认不需要我之后,我下楼去找小七了。
去给小七买换季的衣服和奶瓶,回来已是一小时之后,一进门就听见他们说:“妈妈,忘写作业了。”同时发现牛牛的作业已经放在桌子上,陶陶也有一本在,嗯,这说明他们是记着这事儿的,只是还无法约束好自己。
能感觉到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烦躁,或者说昨天本身就很累,所以对孩子很没有耐心。
一直到睡前,陶陶也没有写作业,我交代他:“如果明天写作业,起床时间自己安排,我不负责喊你,因为我起不了太早。”
“那你可以起床之后喊我吗?”
“没问题,不过,一般都到7:00左右了。”
表示接受。话说我这也是身经百战之后为自己找到的出路,否则,如果我答应喊他起床,早了,我很困,晚了,他会闹,所以,自己负责自己是最好的,谁也别赖谁。
今天早上还不到5点,陶就跑过来:“妈妈,现在4:00多,我不如去把作业写了吧。”
“可以,自己去写,我要睡觉。”
跑去写作业,迷糊中他又跑来:“妈妈,现在5:10,我已经写完作业了,起来玩。”
“我要睡觉,你要么和我一起睡觉,要么自己去玩,别耽误我睡觉。”
“那我躺会儿吧。”结果秒睡。
一直到6:30,中间醒了好几次,每次醒都特别紧张:“妈妈,几点了?”我的乖乖,你这是闹哪样?紧张啥呢?这是怕没有玩的时间呀。
二、整理书桌
刚才已经说了,昨天晚上我比较烦躁,看见陶陶又脏又乱的书桌,更是烦躁,于是和他说:“我们一起把桌子整理一下吧。”
“妈妈,我知道了,我们今晚的游戏就是整理桌子。”小伙儿倒挺开心。
结果是,陶陶和小七一块高高兴兴地把桌子收拾干净了,陶还把他桌上的物品分类整理了一下。
我发现很多时候,小孩子是喜欢干活儿的,以后,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多干活。
三、下楼
受牛牛奶奶所托,今晚依然把牛牛接到我家来了,两个孩子当然高兴得无与伦比。
两人在家玩了会玩具,然后要下楼玩儿,我就在旁边等着,只见他们不停地在摆弄玩具,就在我以为他们要玩玩具不下楼了时,他们竟然催促我:“快点儿呀,咱什么时候下去呀?”
“原来你们在等我呀,我一直在等你们呀,随时可以下去。”
然后他们又在不停的摆弄玩具,本来是每个人想要拿一堆玩具下去,我看着着急,忍不住催促了起来,然而几次提醒无效之后,我决定闭嘴,我倒要看看他们能磨蹭到什么时候。
果然,走了几步又要拿别的玩具,一边拿一边不停地说说说,终于,牛牛忍受不了了:“还下去不下去了,快点呀。”
老天,终于出门了!
四、思悟
我发现,当一个人想控制一件事情的发展及走向时,就会忍不住的焦虑,进而着急、愤怒或生气,而当他放下这件事,决定任其自由发展时,就会平和很多,而这个时候,事情的结果往往还不错。
比如孩子的作业,之前总想让他按照我的想法,尽快写完,最近的体验发现,孩子其实是心里有谱的,只是他的节奏和我的节奏不一样,他或许安排的不那么合理,但正是这个不合理的过程,才让他有机会学会自我管理。
比如孩子玩耍的方式。今天当他们说下楼玩时,我就想着趁天黑之前赶紧下去玩一会儿,可他们并不着急,而且乐在其中,玩耍耍不就是为了快乐吗?既然选玩具商量的过程本身会让他们快乐,那就慢慢选呗,或许在楼下玩的时间长短并不是他们在乎的,我又何必那么在乎呢?再说,万一他们觉得楼下的玩耍时间太短,也正好是一个教他们快速行动的机会。
这么一分析,无论如何都是好事儿。事情安排得好,说明孩子已经具备这个能力了,事情安排得不好,那正好是孩子学习的机会,所以说心态很重要,思维方式很重要。
面对孩子,愿我一直能有一个积极乐观正向的心态和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