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一书,读书笔记及感悟如下。
当家长接受了,“引导孩子学会自己正确地思考,从而做正确的决定,正确的事,比听话更重要”,孩子反而会更听话。
在生活中,家长难免还是会对孩子发出很多指令,要求孩子遵从,让我们来看看,哪些效果会比较好,能让孩子接受呢?
1、发出指令要明确而简洁
A、用正面词语,这样的语句一般没有“不”字。
如“不要到处乱走!”对孩子基本没有推动力,而“走过来坐在我身旁”,就清晰易做了。
B、清楚明确,即给出实际可以做得到的行为指令。如“不要太过份”,孩子往往不会很明白,而“拿了自己吃得下的就返回座位。”便清晰易做。
C、一次一件事,用字不超过15个字,简单易记。指令只发出一次最为有效,发出时应确保孩子正在聆听。

2、有效地警告
有效地警告应该是清楚、明确、简短的,如“如果...,你将会....。”
警告也应该只发出1次,让孩子最终学会遵从“只说1次”的指令。开始时孩子会沿用过去抗拒的态度,家长可以从1数到5,若孩子仍未听命,家长应该实行定下的惩罚。
3、适度地奖惩
家长可以进步了的孩子,在“喜欢的活动清单”上挑选一项作为奖励。
若孩子坚持抗拒的态度,家长不应与孩子进行谈判或做出妥协,而应直接对孩子实施预先定下的惩罚。
惩罚无须重大,轻重即可,目的只是教导孩子明白他应该听话。轻微的惩罚但坚决地使用,会比重的惩罚更有效果。
4、掌握原则
A、都应该心平气和地发出指令或实行惩罚。
B、孩子在10-12岁之后, 会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处理生活里的事,是成长过程中自立、独立必然出现的。家长要能理解,孩子越大,越不喜欢接受太多的指令。
C、孩子抗命的习惯,往往婴儿时代便已建立,并非一下子能改变,家长要有耐性,提醒自己坚持。
D、家长自我反省是否有自己不注意的地方。
E、惩罚完了,事情便结束,家长不应旧事重提。
5、统计效果
可做统计表,让孩子看自己是否有在进步,如有进步,可以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清单里,挑选礼物作为奖励。
Joyceli
202002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