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金文成〈正蒙〉日记201。2021-1-24》

《金文成〈正蒙〉日记201。2021-1-24》

作者: 金吾生 | 来源:发表于2021-01-24 22:16 被阅读0次

《金文成〈正蒙〉日记201。2021-1-24》

今天是庚子己丑壬申,腊月十二,2021年1月24日星期日。

有德篇10【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船山讲解说,"言有教",为何"言"能成为"教"呢?也就是说,什么样的"言"能称其为"教"呢?因为圣贤之言都有心得之源,不同于见闻之知,所以有资格成为法则。窃以为所谓"法则"之不同于教条者,因其先有并持续地操持着义理(法),所以具有"生生之德"——象春天一样,生而不宰,使万物各成自身,其普遍性与必然性是在"生"的意义上的,这样一来,恰恰其普遍、必然和永恒是蓄含于每一个有限的个体的特殊物"之中的",所以"(无穷于空间而可)推之四海,(无穷于时间而可)垂之百世",咸为法则。这样的法则,区别于康德哲学"范畴表"意义上的普遍、必然和永恒——一套形式地外在地"格"万物的无形的尺子。

    中国的传统中,自始祖伏羲以降,皆有圣王为续——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他们的特点是——既是圣,又是王——哲学家与政治家乃至伦理道德合一,故有"天下"传统与"一是以修身为本"的毫无违合的结合,所以我们的"言有教"是可以"述而不作"的,对比来看,西方的先哲今贤则以哲学家为最高的思想道德的"作"者,苏格拉底是被审判毒死的,耶稣是被十字架钉死的,乃至印度的佛陀须以出离为方式悟道。其中的文化差别,值得想一想。

    "动有法",船山解为"动审乎几而不逾闲"。这个"几",是一个时间概念,即行动(之前),审察时机成熟与否。"而不逾闲",意思是不僭越"闲"——即平时,如"闲居",即日常的生活节奏——不搞"动员"、"突击"、"运动"式的骤然的一个又一个紧急事件——由此出发,另一层意义则更为深刻——比如,"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或者,"闲亦不离法",这种"日常"跟突击行动并不发生内在的冲突,因为没有超出"不离法"的"闲时"的强度和能力范围之外——没人把懒散视为平时的常态——特别是对于负有特别职守的岗位而言,比如军队、运动员以及负有关键职责的高层管理人员等等等等。

    言有教。动有法。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张载集》张载著

《张子正蒙注》王夫之著

《诗集传》朱熹著

《诗三家义集疏》王先谦撰

《诗广传》王夫之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文成〈正蒙〉日记201。2021-1-2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mm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