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诗人龚自珍有一句诗说:科以人重科亦重,人以科传人可知。意思是科举考试因为它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日后都成为了栋梁,担当了重任,所以显得科举更加重要,但一个人如果活了大半辈子,值得称道的事情只有他曾在科举榜上留有过名字,那他能有什么出息也就可想而知了。
李敖曾在一所大学演讲时,引用过这句诗,让在座的老师和学生深有启发。它在今天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深刻阐明了一个人和培养他成长的家庭、学校或者机构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从家庭来说,如果一个家庭的父母培养的孩子长大后,有修养,有能力,事业干得很出色,那人们都会觉得这个家庭的父母教子有方,值得称赞,他们也是有功之人,正如人们常说的,父以子贵。但如果一个孩子走上社会以后,自己一事无成,能像人们显摆的只有自己父母创造的殷实的家境和家业,比如那些著名的富二代、官二代等,他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出息,大家也就心知肚明了。
从学校来说,也是这样。有些学生早年学习不错,考上了顶尖的名牌大学,他们毕业之后,事业干得风生水起,轰轰烈烈,个人的能力非常突出,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人们都会夸赞这所大学牌子硬,确实是个好大学,正所谓优质的校友让自己的母校的脸上备有光。比如出了很多president的耶鲁大学和出了很多总师和大国工匠的西北工大,它们都是这样被推崇备至的。
但同样也有一些人,也来自名校,但毕业之后,工作很多年,没有做出什么突出成绩,工作乏善可陈,能力备受质疑,他的身上只有一个名校毕业生的光环不时地在闪烁。这时人们一般不会对这所名校说三道四,指指点点,只会说这个人也就那样,不过如此,与其原始身份实在不相符而已。
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完成学业,走出校园,但愿大家都把这一句诗记在心里,时常提醒自己,为自己的母校争光,为自己的人生添彩。即就是不能为自己的母校带来一点点荣誉,那至少不应给她的脸上抹黑让她受辱。
网友评论